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地评线】雪域时评: 夯实人才基础 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0月20日 22:1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边桑
分享到:    

人才蔚,事业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当前,我们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接下来的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乡村基层人才类别、结构、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流向基层、扎根基层,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才能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更可持续。

厚植“成长沃土”,锤炼一线干部成为乡村振兴“先锋队”。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要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锤炼、选拔干部的主战场,坚持抽“硬人”打“硬仗”,组织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首先要持续为乡村振兴添好“薪火”,招录更多立志扎根“广阔天地”的实用型人才。其次要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先聘用上一层级岗位,让有为者有位、有能者吃香,助力农村基层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长,也能吸引更多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最后要解决的是后顾之忧,特别是着力解决异地人才的配偶就业、子女就学、老人赡养及住房条件等,让人才既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又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如此,打好“服务牌”,必能让人才有干劲、有奔头,让人才留得安心、干得放心,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助推器”。

挖掘“动力引擎”,用好本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排头兵”。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宝贵的人才资源,更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内生力量。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点燃本土人才“引擎”,首先需要积极挖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充分发挥他们引领作用,提升人才促致富“最后一公里”效能,使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从“主动脉”向“毛细血管”延伸。其次要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和交流力度,通过与群众面对面讲授讲解、点对点精准帮扶、手把手示范引导、心对心交流沟通,使更多的群众掌握新技能、新本领,点燃他们想干、敢干的激情。如此,方能形成“培养一批能人、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应,培育出一支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乡土“领军人物”,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种好“梧桐树”,留住“引进人才”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夯实人才支撑,就要涵养“周公吐哺”的爱才诚意。人才是“乘数”,人才强,事业发展就会“乘风破浪”,人才乏,事业发展就会难以为继。首先要把人才奉为“座上宾”,视若“手中宝”,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关心人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其次要为人才种好“梧桐树”,建好“温馨港”,搭好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充分利用政策倾斜优势,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等,谋划实施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筑好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平台,打造基层引才“吸铁石”,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使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人才成长与事业发展得到充分结合,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乡村振兴大事业中来,我们就一定能啃掉“硬骨头”,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从而带领群众一起铺就通向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