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地评线】雪域时评:用好群众意见这面“镜子”

2022年02月24日 17:1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俊萍
分享到: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群众的意见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它能检验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工作得失,也能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群众的所言所感、所思所盼,能够照出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推进的路上,用好群众意见这面明镜,广开言路主动“擦亮”、虚怀若谷接受“万言”、闻过则改及时“洗澡”,把为民办实事到群众的心坎上,是牢记为民宗旨、践行为民初心的具体体现。

用好群众意见这面镜子,广开言路主动“擦亮”是前提。“治国之道,必先通言路”。镜子若沾灰蒙尘,则难以明物。如果群众不提意见或意见难以下情上达,说明群众意见这面镜子沾了灰、蒙了尘,需要及时清理、擦亮。用好群众意见这面镜子,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镜子擦得亮不亮、用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群众路线的践行效果。党员干部要主动擦亮群众意见这面镜子,广开言路,诚心诚意地让群众当“老师”、做“考官”,虚心做群众的“学生”和“考生”,认真解答群众“考题”。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走进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敞开心胸、倾心聆听群众意见。积极运用网络平台,畅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用好群众意见这面镜子,虚怀若谷接受“万言”是基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用好群众意见这面镜子尤为重要。党员干部在擦亮群众意见这面镜子的前提下,还要虚怀若谷地接受群众“万言”。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虽然打着听取群众意见的旗帜,实则只是做样子、走过场,看起来是“倾听”,实际上是“装听”,左耳进、右耳出。用好群众意见这面镜子,就要真听群众意见,要听到脑里去、记到心里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能有的意见带刺、让人脸红冒汗,但只要以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胸怀,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对待,就能真正听取到群众的肺腑之言,从群众口中获取“真经”,明白工作的不足、明确整改的方向,推动工作更好更快发展进步。

用好群众意见这面镜子,闻过则改及时“洗澡”是关键。“瓜无滚圆,人无十全”。我们的工作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要取得群众的认可和肯定,获取群众的口碑和夸奖,闻过则改、立行立改、及时“洗澡治病”是关键。党员干部要时刻用好群众意见这面镜子,把群众满意作为标准,经常照镜子,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生活情趣,时常鞭挞自己,切实解决好思想、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把为民实事真正办好、办实,让群众感到放心、暖心。要把听取群众意见作为提升党性修养、调整工作状态、积蓄发展动能的重要方法和渠道,坚决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全过程,真正把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先锋模范形象树起来,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