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消费一直是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要充分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紧抓消费“点线面”持续释放“热效应”,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赋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瞄准“需求点”,培育“新动能”。拉动消费“引擎”需要与时俱进的思路创新和立足实际的大胆探索,从“虎经济”到“冰雪热”,紧跟潮流为消费市场注入“澎湃动力”;从“制造”到“智造”,转型求变为消费市场激荡“一池春水”,“势”的引领、“智”的推动,为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跨越向新,要瞄准消费市场的“需求点”,拥抱时代、厚植优势,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积极应对疫情形势下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福建的“网上年货节”、山东“上合特色产品展销”以年货采购为消费特点,以满减、直降、秒杀等多种方式加大促销力度;江苏苏州自主创新广场的线上平台自主创新服务超市,充分挖掘市场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山东省抢占先机,打造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擦亮了现代智造金色名片。市场的“需求点”是消费的“杠杆支点”,各地当充分发挥新动能的“杠杆效应”,进一步拓展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以新动能的培育最大限度撬动消费潜能。
着眼“发展线”,把好“品质关”。在消费市场上,产品的品质才是“硬道理”,产品越来越“潮”,但不能变的是消费产品的品质。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品质的提质升级和服务质量的有力保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能,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产品出产的“前半篇文章”和监管的“后半篇文章”。企业要坚守服务理念与企业价值观,秉持专注执着、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和用心用情、以人为本的职业操守,对产品的短板及时做调整、不断做优化,做到质量过关、价格亲民,在消费者“购物车”“消费率”中取胜。各地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紧紧围绕市场主体权益加大检测监管力度,加强质量监督、市场监管、卫生防疫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做好质量抽查,严格把控产品标准,做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处置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惩治不良商家,防止不法商家坐地起价、非法牟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让质量“过得硬”,让品牌“叫得响”,把监管为民落到实处。
抓好“融合面”,拓展“多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当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激活市场主体活力,通过拓展“多渠道”提高产品的“曝光率”,产品从“上云端、到市场、进商圈”进入千家万户,让产品走出深山远村、田间地头,拉近产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通过线上推广与线下消费相结合的方式搭起供需对接的“桥梁”,打破单线销售的局限性,为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主业插上数字化“翅膀”,让听得见的乡音、看得见的品质掀起消费热潮,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宽销售渠道和市场销路,推动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提质增效。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如今特色商圈、高端化商圈已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各地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融合,积极推出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推动产品进商圈,在“走出去”中提升产业的优质化、特色化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也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促进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