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地评线】雪域时评:擦亮“三原色”绘就青春画卷

2022年04月19日 18:2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晓怡
分享到: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一带视察工作时指出:“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问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东坡。北宋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谪至海南,虽然已经是六十岁高龄,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而是勇于担当、不畏困难,为海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年轻干部应擦亮忠诚、担当、创新“三原色”,绘就年轻干部的青春画卷。

擦亮年轻干部的“忠诚本色”。苏东坡的仕途并不平坦,经历多次被贬,但并未磨灭对国家的忠诚,依然尽心竭力为百姓谋福,关心百姓的切实利益,为朝廷解忧,整顿吏治、积极献言献策。虽然为官多年,但在京城却没有自己的住宅,连儿子大婚,都是在波折之下借了好友的一套房子才把儿子的终身大事给办了。正是因为他对朝廷和百姓的忠诚,才会使他“赢得身前生后名”,一句“王佐之才大可用,恨不同时”足以道出对英才的追忆和对他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肯定。年轻干部要点亮对党忠诚的“明灯”,保持“风餐露宿宁非苦,且试平生铁石心”的信念,把坚定信念这一件事做一辈子,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从中汲取思想之钙,擦亮信念坚定的底色,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

擦亮年轻干部的“担当底色”。苏轼多次被贬,但他却始终没有做一个“尸位素餐”者庸政懒政怠政,而是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做一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他只在海南待了三年,却不遗余力、只争朝夕地推行文化教育,不少学子闻风赶来求学,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饱学之士。正如他自己所提诗曰“沧海何曾断地脉,诛崖从此破天荒。”他扛起了海南文化传播的大旗,有宋一代,海南历史上共出了十二位进士,使“蛮荒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年轻干部要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直面矛盾、敢于担当, 奋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与时俱进,擦亮年轻干部的“创新特色”。当年苏东坡居住儋州,对当地人破解封建迷信,改变生产生活陋习,提出了很多创新做法,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之前当地民众多取咸滩积水饮用,以致常年患病。苏东坡大胆创新,亲自带领乡民挖了一口井,改变了当地乡民饮用塘水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苏轼还在其《劝和农六首》诗中,劝说黎族同胞改变“不麦不稷”的状况,改变“朝射夜逐”的劳动习惯,重视农耕,改进工具戮垦荒地发展水稻生产,这样就会“其福永久”。年轻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树立开拓进取、开放创新的精神,要增强工作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