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地评线】雪域时评:颗颗“向党心” 粒粒“种子情”

2022年05月27日 13:4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俊萍
分享到: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用其一生,深刻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传承袁隆平院士的“种子精神”,以颗颗“向党心”、粒粒“种子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以披肝沥胆的忠心,一心向党,做一粒对党绝对忠诚的“好种子”。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生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的袁隆平院士,23岁时就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他以对祖国和人民的忠心,秉承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去偏远地区寻找野生品种、高产的遗传物质,一次又一次地种植试验,以实际行动践行他当初的铮铮誓言,实现了“不让老百姓挨饿”的梦想。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传承袁隆平院士精神,以披肝沥胆的忠心,一心向党,争做对党绝对忠诚的“好种子”。常修常炼理想信念这门终身课,自觉扎牢理想信念之根、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绝对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用一心向党的实际行动,永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求真务实的真心,一心为党,做一粒实干担当的“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为了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不用再挨饿,袁隆平一心扑在水稻实验上,他求真务实、实干担当,最终实现了“禾下乘凉”的梦想,让“中国魔稻”撒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让饥饿成为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传承袁隆平院士精神,以求真务实的真心,一心为党,争做一粒实干担当的“好种子”。自觉铸牢实干之基、担当之魂,敢闯难干、敢挑重担、敢斗风险,不断在攻克难关、战胜困难中增强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硬本领。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勇毅,敢担当、勇作为,用一心为党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无私奉献的诚心,一心爱党,做一粒爱岗敬业的“好种子”。袁隆平院士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着。他对水稻试验一直都坚持亲力亲为,由于常年奔波忙碌,他失去了很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甚至连儿子出生、父亲亡故,他都因为杂交水稻试验进入关键时刻而错失机会。经过不懈拼搏奋斗,袁老和他的团队培养出了超过1.4万名的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解决了全人类饥饿的问题,他们为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院士是老百姓眼中当之无愧的“现代神农”“米神”。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传承袁隆平院士精神,以无私奉献的诚心,一心爱党,争做一粒爱岗敬业的“好种子”。勤勤恳恳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工作不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敢于碰硬、勇于解难。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一心爱党的实际行动,做党和人民事业的急先锋。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