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整个社会逐渐迈入新媒体时代,在这一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比以往更快,且种类也更加丰富,不仅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报社的采编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而若想报社的采编人员更好的适应新媒体时代,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加强对采编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增强报社采编人员的新闻采编能力,使其能够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报社采编人员;新闻采编能力
引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带来,传统报社媒体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若是不加以注意,并对传统报社媒体进行改进,那么其生存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保存自己,则是报社媒体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其中作为报社的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更需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思想,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报社媒体也应该加强对采编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视,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其专业水平。
一、新媒体时代环境下新闻信息的特征
(一)信息量大,类型多,传播速度快
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爆炸成为了当下社会时代的主要特征,新闻信息的种类非常多,资源也极为丰富,而且新媒体时代环境对于个性化极为推崇,也因此,各种不同的新闻信息正在以几何式的速度涌现出来,这种速度是普通报社生产新闻速度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这些信息涉及到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多个领域,并且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具有较高的即时性,其主要依托于互联网,促使人们能够借助移动端随时随地接收各种信息,打破了传统报社媒体传播信息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与此同时,传统报社媒体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甚至是面临生存问题。
(二)信息传播主体的基数较大,空间得以扩展
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言论自由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任何人都能够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对新闻信息的独特见解,也正因为如此,信息生产以及传播的主体逐渐成为每一个能够上网的个体,而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使得各种新闻信息的传播遍布到网络覆盖的各个角落之中,这也使得信息传播扩散的空间变得比以往更大,与传统报社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具有极大的优势。
(三)新闻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虽然在新媒体时代环境的推动下,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得以增加、空间有所扩大、且速度不断提升,但是,新闻信息内容的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造假、夸大等情况时常发生,因为信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就导致不少信息的内容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而且在这一环境下,信息传播极具时效性,也因此缺乏对信息的甄选以及审核,以至于相关个性化的信息能够即时传播,却无法保证传播的信息内容的质量。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时代中,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不过,却存在专业新闻采编人才缺失问题,主要是因为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比较缓慢,与当下新媒体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专业的新闻采编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目前,高等教育是培养专业新闻采编人才的主要路径,在具体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提升新闻采编人才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下新媒体对于新闻采编人员的实际需求及具体要求,以此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进行科学培养。然而,就当下高校教育的具体发展情况来看,采编专业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性。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新闻采编人员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并且也缺乏一定的平等性,使得相关新闻采编人员与当下的新媒体环境无法适应,从而影响到其工作效果及效率。
(二)新闻采编要求较低
从传统媒体行业这一方面来说,相关新闻采编人员主要负责新闻信息的采集、编制工作,而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则会在这些工作中具体呈现出来,且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传统媒体中的各类新闻节目也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这一点也是新媒体新闻采编无法比拟的。而且新媒体采编在进行人才录用时,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也导致同一个新闻事件被报道多次,措辞也不一样,存在多种不同的新闻言论。大多数新媒体平台也很难保证用词规范导,致很多良莠不齐的新闻内容被报道出来,这些新媒体新闻内容很难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并且还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影响到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思想,降低其能力。
三、新媒体时代环境下报社采编人员新闻采编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报社采编人员专业技能与素养
面对信息量大且种类繁多的信息环境,传统报社媒体若想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要对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进行改进与创新,而采编工作人员作为报社媒体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自身的报社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了解,并且要明确哪种类型的信息能够博取读者的眼球,结合实际情况,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创新,以此增加报社媒体的吸引力,推动报社媒体的稳定发展。基于此,相关报社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
首先,报社采编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以及敏锐的新闻洞察能力,这也需要采编人员加强自我学习,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锻炼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并且还要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寻找更多的新闻热点,借此锻炼自身对新闻的洞察力,提高其对新闻的敏感度,使其能够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将真实、客观信息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此提升采编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在报社新闻采编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其次,新闻采编工作者还要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对于传统报社媒体而言,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是其自身较为突出的优势,这也是新媒体行业无法撼动的一点,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则需要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在采编过程中要禁止出现夸大事实的情况,以免影响新闻信息的可信度,这样也能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的认可度,促使报社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另外,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其本身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与原则,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同时也要为每一篇采编过的新闻稿负责,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报社采编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
对于新媒体时代而言,其变化最大的地方则在于信息传播平台的改变,传统的报社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主要借助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广播等相关载体,这些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相比,时效性较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发展,信息传播已经转向于互联网,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场,比如,微信、微博等。而报社采编人员在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的过程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并学会操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的运行,增加报社新闻的受众群体,这样也有利于实现报社新闻媒体的创新发展,提升报社采编人员的工作水平。
(三)报社采编人员要重视新闻采编的创新性
报社采编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还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有效维持报社媒体与读者之间的良好关系。近些年,新媒体环境下产生出了大量的“标题党”,但是这样的信息存在夸大与虚假现象,最终也失去了读者的信任,面对这种情况,报社采编人员需要学会提取新闻信息中的关键词,同时还要了解的广大群众信息浏览需求,对文字表达进行创新,以此激发广大读者对报社新闻信息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微信公众号上传播相关信息时,采编人员可以进行字体的创新,添加艺术效果,并进行合理排版,使其观感更加舒适,进而增加受众。
(四)注重增强采编人员的设计排版能力
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而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不断产生,使得新闻信息的阅读形式也出现改变。现代人们在阅读新闻信息时,不仅可以从传统的报纸、电视上观看新闻,也可以从手机终端、网页、视频软件等多个平台浏览各种新闻信息。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比较舒适、独特的新闻排版会吸引其视觉注意力,因此,在在新媒体环境中,若想使得新闻信息吸引更多的读者,首先就要注意提高信息的视觉阅读效果,这就需要相关新闻采编人员具备较强的设计排版能力。通常情况下,相关读者会被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是具有一定视觉效果的排版所吸引,进而对报纸媒体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会通过图片对报纸新闻内容进行了解。由此可见,排版非常重要,因此,相关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报纸新闻信息设计排版的重视,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新闻排版能力。而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编制以及排版时,要结合具体的新闻内容,选用合适的图片加入其中,促使文字与图片能够相互搭配,以此产生较强的视觉效果,进而吸引读者的实现,并且还能够保证新闻内容的统一性。相关单位也要注重培养新闻采编人员的设计排版能力,可以收集多种类型不同的信息排版材料,并对工作人员讲解关于视觉吸引、信息排版的相关知识技能,使其自身的设计排版能力得以提升,这样也能够在报纸新闻采编工作中,能够提高版面设计的专业性,既能够提升新闻信息的质量,也能够对报纸内容予以全面优化,促进报纸媒体的长远发展。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在新媒体时代,提高报社采编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对于报社新闻采编工作的顺利开展极为有利,同时还能够促进报社媒体的发展,因此,相关报社媒体要对采编人员的工作水平予以重视,并且还要使用多种方式对采编人员的新闻采编能力予以有效培养,使其能够将自身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