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继“内卷”之后,“躺平”成为新的网络热词。自从一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将这一词带火之后,“躺平”便引起持续性的热议,不少年轻人认为这一词汇恰好符合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
“躺平”是安于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是指不追求高薪职业,不追求买房买车,不追求结婚生子,不求上进而只求度日的生活状态。在以往的印象中,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本该充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在社会舞台上自信而无畏地赢得财富和地位,实现人生价值,但很多当代青年却过早地表现出知足常乐的观念,在“看破红尘”的佛系生活上找到普遍的心灵共鸣。
这种对工作和生活失去信心和动力的生活状态,源于一种习得性无助,年轻人发现高学历并没能给他们带来理想中的工作,拼命工作也很难获得升职加薪,无法支付高额的房贷,过度的内卷反而让他们陷入焦虑,于是他们转而选择了知足常乐以适应当下的状况。但“躺平”的根源并不在年轻人身上,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必然会带来激烈的竞争,年轻人在升学、就业、工作等问题上每一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从学生时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模式中走出来,又在“996”的工作环境中陷入“内卷”。同时,高昂的房价和物价,维持生活和培育下一代所需的医疗成本和教育成本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压榨当下年轻人的生存空间,一种生活焦虑便不可避免地在年轻人的心中蔓延,而“躺平”即是年轻人面对这些压力和焦虑时的应对方式。
但是当下年轻人真的躺平了吗?
4月21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国新办发布会答记者问时提出,经过共青团中央的调查发现:“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中的调查数据也表明“75.0%的青年样本都表达出积极的奋斗取向,反对躺平;21.3%的青年既表达过奋斗意向,也表达过相似频率的躺平意向,属于混合态度偏好。”
这意味着“奋斗”仍然是当代青年人的主旋律,而“躺平”更多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网络上“躺平”的呼声不断,是因为当代年轻人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乐于用网络分享自己的生活,传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壁,于是转而向网络世界抒发对现实的不满,用“躺平”这样具有自嘲意味的词来发泄内卷之下的压力和焦虑。
并且,对大多数人来说,躺平不是不思进取,不是贪图安逸,不是对现实的彻底失望,也不是人生信念的完全崩塌,只是面临人生的压力和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出现了短暂的迷茫,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于是选择在生活的重担之下稍稍喘息,暂时原地休息,归根到底是在焦灼的困局之中选择用一种相对舒缓的生活方式来调整身心和思考出路,是一种身心状态的调节方式。在躺平的同时,他们并不会放弃提升自身能力,精进自身技能,他们缺乏只是一个转机,一个再次出发的机会,只要机会来临,他们便立刻抓住时机,继续前行。
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年轻人既需要昂扬向上地前行,也有偶尔“休息”的权利,但为了生活,我们最终还是要背上行囊,继续前行,即便嘴上说着躺平,心中依然有一份理想与热爱等待追寻,未来仍需用努力和拼搏来书写。(通讯员 周婷婷 李雪)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