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连接哈尔滨、大连两地的哈大高铁运行以来,高寒高铁这个概念便走进人们的视野。但如何让高铁运行在冬季严寒的黑龙江省腹地,成为我国高铁人的新梦想。2015年、2018年、2021年,连接哈尔滨与齐齐哈尔、哈尔滨与牡丹江、牡丹江与佳木斯的哈齐、哈牡、牡佳三条高铁线路先后开通运营,风雪严寒不再是高铁禁区。(经济参考报,7月25日)
十年奋斗,十年筑梦,铁路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前行。自哈大第一条高寒高铁开通运营以来,黑龙江省高铁网越织越密,不断突破高寒地区高铁禁区的禁锢,陆续开通了哈齐、哈牡、牡佳三条高铁线路,还有在建的哈伊高铁铁伊段,它们都是中国目前最“抗冻”的高铁,已基本构建起全省主要城市“两小时经济圈”,辐射了全省5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将黑龙江东部路网与东北及全国高铁网连通,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实现互联互通,有效拓展了东北地区的高铁辐射范围,为促进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伴随着中国高铁十年的迅猛发展,高寒高铁的动车技术发展及高寒地带高铁基建方面的建设能力也令世人赞叹不已!
资源共享优势凸显,助力东北振兴发展。龙江高铁网建设不断构建高效便捷的铁路运输体系,高铁里程达到千余公里,沿线城市将全部纳入到哈尔滨两小时、三小时经济圈,缩小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龙江人民可以实现在省内乘坐动车组公交化出行的梦想,体验高铁时代的加速度,使人们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可实现一日往返两市甚至三市的愿望。将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汇聚,加速沿线旅游业的开发,将会使东北旅游资源红利得以进一步释放,实现打造出的“一小时旅游圈”,催热黑龙江“周末游”“城际游”“高铁一日游”,促进旅游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市优势资源叠加效应,将会从出行、购物、旅游、就医、求学等方面,牵带出更多惠及民生的发展红利,促进城市圈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地方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同时高铁的互联互通会使中部经济、资源优势更快地向东北辐射和带动,实现良性互动循环起来,促进东北经济振兴与城市快速发展。
攻克高寒技术难题,满足高寒气候运行。龙江高铁网建设、运营都需满足高寒气候下的安全要求,如牡佳高铁是目前我国最东端的高寒高铁,是中国最为寒冷、温差最大的地区之一,冬夏有五六十摄氏度的温差,需要克服地面冬季冰封、夏季酷热的热胀冷缩,这是修好高铁路基的首要难题,攻克高寒地区隧道施工难题等等,很多施工领域都是靠中国高铁的开创性技术创新解决的。随着我国高铁自主创新技术的不断提高,复兴号高寒动车组能够满足在-40℃低温下以350公里时速运行,具有安全稳定、耐高寒、抗风雪等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动车组在高寒气候条件下运行时存在的诸多难题。在复兴号高寒动车组日常运营中,铁路部门为防止雨雪冰冻对列车的影响,不断对动车组进行防寒改造,提高动车组的抗寒能力,加强动车组的检修维护,保证动车组在极寒天气下安全运行。
十年间,中国高铁一直在自主创新路上持续奔跑,奋力书写着“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壮美华章,为国家交通、科技、经济等方面带来了蓬勃生机,在保畅通、保民生中处处彰显“铁”的担当。(李菊艳)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