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深入落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新要求

2022年08月08日 08:5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袁立伟
分享到:    

近年来,自治区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夯实了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公布,要求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对基层干部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并一以贯之深入落实,进一步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

基层政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其治理能力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直接关系基层治理的基本样态及发展走向,事关“国之大者”。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第一,强化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政治引领功能和组织力。“1+N”基层工作方法的关键是“1”,摆在首位的是党建引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基层治理才有主心骨。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制定的基层党建工作措施和重点任务清单,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保障等建设,严格按照政策文件开展工作,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基层干部作为深入群众的“一线公仆”,其政治站位深刻影响治理效能。基层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尤其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更要提升政治定力,始终从党的立场出发开展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常态化机制建设,主动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养分,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为西藏基层政权建设厚植基础。

第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并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智慧治理”,推动基层治理方式从行政性单一化管理向党领导下的多元共治转变,从硬性管理向柔性治理转变,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现代精细化治理转变。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基层治理中的体现,基层群众自治是广泛、直接、有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要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方式。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基层治理中的体现,基层治理和管理要以法治化为保障,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社会治理法治化。德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基层治理中的体现,基层治理进程中要做到以德服人,以文化人。实践中要注重运用村规民约、“四议两公开”“民间设奖”“村民说事”“道德积分”等治理方式,对基层治理形成有效补充。智慧治理可使现代社会基层治理方式更加精准、更加科学,基层干部要学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和乡镇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智慧”的人情味体现在百姓生活中。

第三,面对多元诉求,还需集众智和凝聚各方合力。新发展阶段,要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仅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党委、政府“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干部要学会调动和盘活各类社会资源,吸纳共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可因地制宜适时引入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向乡镇和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养殖、务工、医疗、教育等咨询。居民是社区和乡村主体,要依法有序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将人、地、事、物、组织等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打通基层善治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以党建带群建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画出最大同心圆。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深化自治区基层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基层干部要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将治理和服务工作通过基层党建网格向社会治理末端延伸,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单位:工布江达县朱拉乡政府)

责任编辑:龙会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