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村村通宽带在乡村全面覆盖,农村网民数量大规模上升,短视频走进了千家万户,电子商务也成了“人之常情”,因此乡村数字化改革便成了“大势所趋”。乡村数字化改革想要成功,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村村联网,离不开发展模式的结构性转变,更离不开治理体系的“外部性跟随”。
用新基建为农村送去“新农具,新农资”。乡村受到地理位置边缘化的影响,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较低,新基建的辐射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明显,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乡村数字产业的配套新基建存在明显的短板,严重制约了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要在农村地区全面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不断推动数字技术和三农的相互结合,推动数字技术的深度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数字化发展基础,让数字化成为新时代农民参与生产、发家致富的“新农具”“新农资”。
用新业态为农业送去“新渠道,新模式”。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通过开展农机服务、农技服务、土地托管、动植物疫病统防统治等,引导农户实现“服务外包”,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提供了出路。随着互联网与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度融合,极大改变了农村的业态、模式,给乡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极大缩短农村供应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的距离。尤其是在疫情当下,在电商直播平台的助力下,很多地方的特色农产品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市场潜力。我们要进一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同时引进专业人才,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充分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潜力,贯彻落实“数商兴农”工程。
用新治理为农民送去“新信息,新服务”。在新时代,推进和完善以现代化为根本取向的乡村治理体制,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凝聚政府、社会和村民多方力量,完善村民自治体系,将村民自我管理与党和政府对于乡村的有效治理、乡村发展活力有机结合起来,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高效能的治理。只有加快形成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将优质的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资源引进到农村,让广大村民切实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大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实现乡村治理的精准化、数字化。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