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9月10日,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人们的情感闸门也被悄然叩开。在这个温情且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更能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此起彼伏的祝福声中,处处是浓郁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因素,让中华民族迸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前进动力。在中秋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家国情怀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体现出个人与国家的深刻互动。
古往今来,中秋时节的月亮寄托了文人墨客点点情思,那波澜壮阔的灵光和皎洁无瑕的月光融为一体,构成了寄托依恋家国的情,照亮思乡念亲的眼,指引归家团圆的路,于是便有了“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的感慨,也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寄思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长此以来,一代代国人,通过口耳相传、亲身体验,萌发出了最为朴素的感受: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个人、家庭和国家始终密不可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千家万户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才能好。历史经验证明,中华文明能够成为绵延5000年而未中断的文明,家国情怀不可或缺。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家国情怀都是社会文明赓续递进的始发站,都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思想支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如果说团圆有一百种方式,那每一种方式都应该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大家对“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家国情怀始终召唤着我们,为着千家万户,为着14亿多人口大家庭的幸福不懈奋斗。
此时此刻,多少人怀远望乡,又有多少人心怀“家国一体”奋战在疫情防控、抗震救灾,守护万家灯火的一线。当我们竖起大拇指的同时眼泪在流淌,心中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敬佩与感激。一些人的分离,换来另一些人的重逢;一群人的舍弃,换来更多人的获得。他们肩负使命,以岗为家、以国为家,把佳节团圆的机会让给了他人,把思乡之情化为了工作干劲。他们像光、像火,让中秋美、家国情温暖四方。这些感动的故事数不胜数,是敬业奉献的追求,更是舍“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满怀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如今的中秋佳节,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家”的含义,让我们更加领会了“团圆”的价值。当团聚超越一人一事的悲欢,当古老的文化记忆化作现实的身份认同,无论是阖家欢乐的团圆之夜,还是对影三人的相思时分,那些牵挂都弥足珍贵,那些陪伴更显长情,那些奉献最是动人。
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的核心主题之一,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牢固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向上的家庭追求,做到爱家和爱国有机统一,在家庭教育中做到育人和育才融会贯通,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用好的家风浸润每个家人,让我们更加懂得家与国的关系、“小我与大我”的朴素辩证,以奋进的姿态走在时代的浩荡春风里,把中秋内涵传给下一代,时时处处、涵养我们的家国情怀!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