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西藏面临着严峻的疫情形势。打赢西藏地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需要多方协作与密切配合。我们看到,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在藏主流媒体及其自媒体平台都能够各司其职,共同承担起“战疫”职能,这当然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情。但我们也要思考,一个良性的“媒体战役生态”绝不能完全依赖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亟待充分认识、重视并挖掘其他媒体,尤其是社区媒体的传播优势,让西藏地区的“媒体战疫”战线与联盟面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社区媒体,简而言之,就是传播媒体将自身的传播边界与服务边界限定在一定的社区范围之内,主要包括社区广播、社区公告栏、社区电子显示屏、社区在线论坛、社区QQ群与微信群等类型。不同于主流媒体建构疫情议题的宏大叙事,也与自媒体建构疫情议题的微末叙事有所区别,社区媒体因其独特的受众结构与受众假设,能够有效地弥合主流媒体与自媒体“战疫”实践中存在的“灰色地带”,打通媒体“战疫”的最后一公里。在受众结构方面,社区媒体的传播对象是社区中的每个成员,二者的关系超越了信息单向传递的逻辑,体现着较强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已有的传播学研究表明,吸纳受众积极参与到传播者的传播实践中,能够有效拓展传受双方的“共识”基础,建构起传受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使传播者的传播实践在受众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等层面都能得以致效。在受众假设方面,社区成员是一种“主动的受众”“积极的受众”。社区媒体依托于社区而存在,社区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接口,是最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同理,社区媒体则是社区与社区成员之间的接口,是最为基础的“共同体媒介”。社区媒体发布的资讯、信息与社区成员的生产、生活、生存都密切相关,这直接决定了二者在情感归属、信任度与忠诚度等方面的稳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亟需重视社区媒体的“战疫”功能。
首先是释疑功能。重大疫情发生以后,缺少把关机制的错误性信息、误导性信息、虚假新闻肆意蔓延,导致关乎疫情的谣言和流言遍布于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就如马斯洛所说,一切关乎疫情的“不熟悉的、朦胧感觉到的、难以理解的、隐蔽的、意外的东西,全都是有威胁倾向的东西”。为此,社区媒体必须要建立及时、完善的释疑机制,通过援引权威的信息来源,向社区成员交待疫情缘起、发展的来龙去脉与翔实细节,来粉碎疫情谣言和流言,进而降低社区成员感知世界的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其次预警功能。疫情发生后,疫情扩散与传播的速度、广度与深度在新兴信息传播技术的推波助澜下有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社区成员对于疫情的的认知与理解难免会被一些无良媒体刻意引导,或对疫情大放厥词,或对疫情无端责难,导致现实中的“战疫”举步维艰。为此,社区媒体必须要向社区成员交代利弊关系,避免社区成员因出格言论与行为而触犯法律。除此之外,社区媒体还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向社区成员及时发布预警性信息、讯息与数据,调动社区成员对疫情的重视度与注意力,避免社区成员因“选择性机制”而忽视对某些重要疫情信息的接受与理解。再次是抚慰功能。在这个层面,社区媒体可以邀请相关心理专家,借助社区媒体的不同形态,对社区成员实施心理帮扶、心理干预甚至是心理救援,消除社区成员心理的恐慌与不安,帮助社区成员重拾生活的信心与意义。现实中,具备像心理专家一样的“共情能力”应当是社区媒体从业者的核心素养,它能够帮助社区媒体的从业者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并将这种传播理念的触角延伸至每个社区成员的内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社区、社区媒体以及社区工作者的姿态、温度与人文关怀。
需要注意,重视西藏社区媒体的“战疫”功能的同时,还要对社区媒体的传播实践进行必要的规范与引导,使其能够在合理、合情、合法、合乎期待的范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战疫”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融媒体环境下西藏重大题材新闻报道的新闻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8BXW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汪罗,男,博士,供职于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