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地评线】雪域时评:共同绘就美丽西藏新画卷

2022年10月14日 21:3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许小娟
分享到: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

回望十年来时路,也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谆谆嘱托,言犹在耳。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做好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建设美丽西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铸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拉萨南北山绿化、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和防沙治沙、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消除“无树村”和“无树户”、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科考……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让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一系列生态工程和举措,让西藏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雪域大地上珍贵的生态资源得以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共生共赢,画出了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今日之雪域高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碧湖如镜,映照着雪山巍巍倒影,蓝天白云间,黑颈鹤翩翩起舞,广阔的草原上,藏羚羊、藏野驴自由飞奔……祖国的西南边陲已经构筑起一道亮丽的生态安全屏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宁肯发展慢一点,也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等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敏感区,是世界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地区和亚洲重要江河的源头区。西藏拥有大江河大湖泊、大草原大湿地、大森林大雪山等生态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格局中的影响大、责任大、贡献大。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乘风踏浪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放眼未来,绿水青山将永远成为西藏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立足世界大生态、全国大环境,着眼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守护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把西藏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绿色发展试验地、自然保护样板地、生态富民先行地,巩固发展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地区之一的良好态势,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让“绿色密码”代代传承,铺展更美丽的画卷,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人富的美好家园,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彭婧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