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正书记在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对西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广大党员干部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区党委工作要求落实落细、见到实效。王君正书记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相关论述,明确了模范区创建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为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实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引。
创新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树牢民族团结永远在路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永无止境的理念,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和战略性任务,紧紧抓住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科学把握创建工作阶段性特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推动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开展。
补短板,推动模范区创建均衡开展
自1990年自治区确立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月”以来,西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已历经32年,特别是2020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2021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战略目标后,在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民族团结工作呈现出历史性进步。尽管如此,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相比,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存在短板: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整个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系统推进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刚刚启步。二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处于积极推进阶段,相关政策措施需结合工作发展形势变化,进一步研究完善。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力量、基层工作力量薄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的短板之一。
要实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应加快推出模范区创建补短板的新举措。一是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和战略性任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为模范区创建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二是实施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工程,加快建设一支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路径的人才队伍,依托西藏科研机构、高校和统战、宣传、教育、民族工作部门的研究力量,积极探索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和方法,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为模范区创建提供依据遵循和行为规范。三是按照国家民委机构改革做法,加快推进民族工作部门机构改革,努力适应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的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为模范区创建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强弱项,促进模范区创建充分开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关于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部署要求,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够充分的薄弱项:一是围绕党中央和自治区明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工作以及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工程”“六项行动”的工作力度仍需加大。二是边境地区与腹心地区发展仍有差距,推动边境地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任重道远。同时,还面临反分裂反渗透严峻形势,把边境地区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三是农牧区是模范区创建的重要阵地,占全区人口绝大多数的农牧民是模范区创建工作的主力军,推进模范区创建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家庭的载体和抓手较少,方法单一,广大农牧民群众融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四是各民族学生在全区常住人口中占比达20%,是模范区创建的生力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青少年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
未来五年,要着力推出模范区创建强弱项的新举措,全面全域推进模范区创建迈上新台阶。一是把建立健全党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工作部署的体制机制,作为自治区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专项组的重点工作任务,指导和统筹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重点工作计划、“四大工程”“六项行动”实施方案。二是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强边工作会议精神,出台《西藏自治区“十四五”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加强边境地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的工作指导,在沿边地区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三是全面落实《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九进”实施方案》,在农牧区加大对模范区创建工作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搭建平台、拓展渠道,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创建活动,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促进者。四是深入实施爱我中华“播种”行动,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扣好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第一粒扣子,种好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第一颗种子。
固底板,保障模范区创建稳健开展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西藏发展进步的基石。和平稳定是西藏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底线思维与风险意识,珍惜与维护西藏长期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重视进一步夯实稳定发展基础,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创建工作在风险隐患得到及时稳妥有效排除的基础上安全进行,保障创建工作在底板稳固的基础上稳健开展。
保障模范区创建工作顺利稳健开展,一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学习贯彻与落实好中央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思想、精神与政策。二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提升广大民族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能力水平,进一步用好上级赋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强大资源。三要依托现行有效机制,大力加强民族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力量建设,确保工作有人抓,能及时落实。四要依靠全区民族工作部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持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取得新成效,着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能力达到新水平,推动模范区创建工作有序稳步开展。
扬优势,实现模范区创建创新开展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指引下,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很多独特优势:一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在这一新格局下建立健全了模范区创建工作大框架。二是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具有西藏特点、西藏风格、西藏方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路径和方法,为创新推进模范区创建工作提供了丰富养料,形成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西藏特色。三是在创建规划方面,形成了相对科学与成熟的网络与经验;在抓手与载体方面,部署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形成了相对系统、具体的支点与做法。四是在创建重点领域,主要在“三交”工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与普及、模范地市、模范单位、模范个人命名与表彰、固边兴边工作等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搭建起了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五是通过持续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各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强化,奠定了各民族携手创建模范区的坚实团结基础。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自治区民族工作部门将继续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全面推进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 赵树明)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