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连日来,呼吸道疾病高发,在市中心就医的市民都经历了这样的场景:孩子发高烧,焦虑的父母、着急的老人、独自带娃的母亲,他们来不及等到有限的停车位,不得已把车子停在排队候场的路边,匆匆穿梭在人满为患的医院,在经历了数个小时的排队等待后,终于精疲力竭地看完了病。一出门,停在路边的车窗上一张违停的罚单迎风招展,让人不由得心生懊恼……
事件虽小,却很典型,说此类执法缺乏必要的“温度”,恐怕不算苛责,体现的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缺位,折射出的是为民情怀的缺失。“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笔者认为,我们的城市,需要更加温情的执法,需要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唯有如此,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更加温暖,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
近年来,我们常常从网络上看到温情执法的案例:一名70多岁违规占道卖烤地瓜的老大娘,执法队员自己掏钱买了老大娘剩下的五斤烤地瓜,拉着家常规劝老人家离开;查处违章运营车辆后,为保障女乘客安全,执法人员自掏腰包为其打车回家;拆除违建房屋,针对群众困难,帮其申请廉租住房;老人在房顶加盖彩钢房顶防雨,依法拆除的同时,帮助老人协调物业单位修缮棚顶……无不受到无数网友的点赞,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温情执法的期待。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不断优化,城市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行政执法部门仅是僵化刻板地执行法规政策,完成所谓本部门的“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行政执法的公信力拒绝生硬、机械的“一刀切”式执法,只有“一心为民”式的温暖执法才能将其塑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就藏在城市生活的点滴中。多一份温情执法,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责难。各级各类行政执法部门必须也应该以市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工作目标、效果的尺度,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渗透到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方方面面,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不仅感受到秉公执法、公平正义,更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社会的关爱。
执法就是一面镜子,你微笑,他也会对你微笑;你善心,他也会对你善心。无论方针政策还是法律法规,一经制定,都会体现出很强的刚性和规范性。要让它们真正落实落地,要靠一次次具体的执法过程。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时刻保持“为民”情怀,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唯有如此,才能让老百姓真心接受和欢迎。执法者如何统筹处理好秉公与容情、政策与民心的关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国家政策与民心之间的贴近程度。
只有在不断解决新问题、新挑战中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才能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回到开头的情景,受限于城市停车场的数量,在冬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不影响正常道路通行的前提下,允许患者的私家车在就医高峰期靠边停放,同时,交管部门和医院协同配合,科学、合理地安排指挥车辆的停放,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