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英文新闻报道中避免中式英语的策略研究

2023年06月03日 15:5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刘芳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英文新闻报道作为国际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其语言的规范性和地道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式英语(Chinglish)作为一种受汉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影响的非标准英语,仍然在英文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这种语言现象不仅影响了信息的精确传达,还降低了新闻报道的专业度和可读性,进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国际传播效果。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在英文新闻报道中如何有效避免中式英语,并提出一系列具体且详细的策略,以期全面提升新闻报道的语言质量,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引言: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在将中文思维转化为英文表达时,由于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语境理解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非地道英语。在英文新闻报道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多样,从词汇选择到句子结构,再到文化背景的理解,都可能出现问题。因此,避免中式英语要求翻译者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将从词汇、句子和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中式英语在英文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并提出相应的避免策略。

中式英语在英文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1. 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

名词过多,概念模糊:中文倾向于使用名词化结构来表达抽象概念,而英文则更倾向于使用动词或动词短语。例如,中文中的“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英文中应翻译为“conduct thorough research”或“carry out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而不是“make a deep and thorough research investigation”。这种名词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句子冗长且难以理解。

同义堆叠:中文中常见的同义重复现象,在英文中应予以避免。例如,“这个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和有意义的”在英文中应翻译为“This decis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或“This decision is significant”,而不是“This decis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同义堆叠使得句子显得啰嗦冗长。

生硬直译:直接将中文词汇或短语逐字翻译为英文,而不考虑英文的表达习惯。例如,“学习知识”直译为“learn knowledge”并不地道,应改为“acquire knowledge”、“gain knowledge”或“grasp knowledge”。这种直译方式忽略了英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2. 句子层面的中式英语

名词肿胀症:句子中名词过多,动词使用不足,导致句子冗长且难以理解。例如,“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这句话中名词过多,可以简化为“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is crucial.” 或 “It is crucial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逻辑连词不当:中文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常隐含在语境中,而英文则需要明确使用逻辑连词来表达。例如,中文中的“因为天气不好,所以他没有去上班”在英文中应翻译为“He didn't go to work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bad.”,而不是“Because the weather was not good, so he didn't go to work.”。英文中“because”和“so”不能连用。

结构松散:中文句子结构灵活,可以通过意合来连接句子成分;而英文则注重形合,句子结构相对严谨。因此,在翻译时,应避免将多个简单句简单堆砌,而应通过从句、非谓语动词等形式来整合句子。例如,“他很喜欢运动,每天早上都跑步。”可以翻译为“He enjoys sports and goes running every morning.” 或者使用非谓语动词形式“He enjoys sports, running every morning.”。

3. 文化层面的中式英语

文化背景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某些在中文中常见的表达在英文中可能并不适用。例如,中文中的“龙”在英文中通常翻译为“dragon”,但在某些文化背景下,“dragon”可能具有负面的含义,如邪恶、凶猛等。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

习俗和价值观:中西方在习俗和价值观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解或误传。例如,中文中的“孝顺”在英文中可能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其深层含义。在翻译时,可以通过解释或补充背景信息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避免中式英语的策略

1. 精准理解原文

深入剖析语境: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剖析,准确理解词汇、短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这要求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敏锐的语感,能够捕捉到原文中的细微差别和隐含意义。

把握文化背景:了解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是理解原文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的关键。翻译者应熟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历史、习俗、价值观等,以便在翻译时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2. 积累地道表达

广泛阅读与学习:通过阅读英文原著、文章、新闻等,积累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这有助于在翻译时自然地运用这些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地道和流畅。同时,也可以学习英文的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特别是那些与中文表达习惯差异较大的部分。

模仿与实战练习:通过模仿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进行实战练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可以尝试仿写英文文章或新闻报道,并请母语为英文的人进行校对和反馈,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利用资源辅助:利用英文词典、在线翻译工具等资源辅助翻译,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找到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参考英文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和表达习惯,以便更好地融入英文语境。

3. 灵活调整与重组

以意译为主:在翻译时,应以传达原文的意思为主,而不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结构。根据英文的表达习惯,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使译文更加符合英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例如,可以将中文中的名词化结构转换为英文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合并与提炼:对于重复的信息或概念,可以采用合并与提炼的方法,用代词或其他词替代重复的信息,使句子更加简洁和紧凑。同时,也可以提炼出原文中的关键信息,以突出重点和亮点。

使用地道词汇与短语:在翻译时,应尽量避免生造表达或直译中文词汇。而应使用英文中地道的词汇和短语来表达相应的意思。可以通过查阅英文词典、阅读英文文章或请教母语为英文的人来获取地道的表达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翻译中。

4. 反复校对与润色

自我校对与审查:完成初步翻译后,应进行自我校对和审查,检查译文是否存在中式英语或其他语言问题。特别注意那些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的地方,如名词过多、逻辑连词不当等。同时,也要检查译文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等细节问题。

请他人校对与反馈:请母语为英文的人对译文进行校对和反馈,他们可以从英文读者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有助于发现并纠正中式英语和其他语言问题。这可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并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度。

润色与完善:在校对和修改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润色和完善,使其更加流畅、自然和地道。注意调整句子的结构和词汇的选择,使其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要保持原文的信息和意图不变,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结论:避免中式英语是提升英文新闻报道语言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精准理解原文、积累地道表达、灵活调整与重组以及反复校对与润色等策略,翻译者可以有效减少中式英语现象的发生,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度和可读性。这不仅有助于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读者的理解,还能增强新闻报道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因此,在英文新闻报道中避免中式英语是至关重要的。翻译者应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英文新闻报道的国际化传播。

作者系中国西藏新闻网英文编辑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