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工作。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就思政课的目标定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方面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自觉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坚守思政课立德树人主阵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明确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高度重视,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待。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二,注重价值引领。我国高校是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理应具有鲜明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做到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思政课就是要通过价值引领和示范,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三,培养时代新人。西藏作为祖国的边疆地区,长期处于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守边强边的神圣职责。西藏高校应将“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引导各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为祖国守护好每寸疆土。同时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将所学所知运用到西藏各项建设事业中,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力量,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让边疆更加巩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苦练本领: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内功底气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严格按照“六要”标准,坚定理想信念,苦练才干本领,提升工作水平,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涵养浩然正气,以良好师德师风感染学生,以高尚人格魅力鼓舞学生。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二是锤炼过硬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只有知识面宽广、本领过得硬,才能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用学理性和思辨性征服学生、启发学生。因此,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还应注重加强对党的民族政策、西藏历史文化、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加强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加强科研意识,围绕思政课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研工作,不断产出优质科研成果反哺思政课教学,形成教学、科研互长的良性循环。三是提升教学水平。伴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国际国内格局的加速演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也需要应对新的挑战。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虚心向优秀同行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又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社会、感知社会,及时关注国际国内时政消息和社会热点,恰当地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最鲜活的人物故事案例带到课堂,主动回应学生关切,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度,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和满意率。
三、坚守阵地: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自觉坚持并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原则,并将之融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之中,牢牢把握思政课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要把握教学规律。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结合西藏高校大学生的生源特点、专业特点和学习基础层次,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习惯,善于通过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式,有针对性选择教学案例和素材,最大程度实现与学生的思想互动和情感共鸣,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二要增强纵横比较。坚持历史视野。主动结合近代以来的历史,深入阐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借助西藏自近代以来的发展变化,深刻阐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逻辑;通过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帮助西藏高校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新西藏的甜与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坚持国际视野。基于国内外对比视角,通过分析当今一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带来的恶果,以及在政党纷争、经济高通胀、社会动乱等方面的问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总之,在思政课中广泛开展对比教学,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在纵横双维度的比较中更好认识我们自身,进一步增强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三要创新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教学绝不能只是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而是要善于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思政课教学既要坚持必要的理论讲授,也要综合运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新鲜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要善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开展线上讨论和互动。四要注重实践教学。理论要想深入人心,就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深化学生理论认同的重要手段。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国家在建重大工程的教育资源,有效利用西藏高校校史资源,根据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组织开展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论认知,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
作为新时代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守好思政课立德树人主阵地,不断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的认同,引导大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建设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CKS015)、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项目编号:XT-ZB202238)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