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更暖心,文化产品日趋多样、更高质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获得感更加充实。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农牧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本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识和核心竞争力。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并传承农牧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同时,通过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提升村居凝聚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要立足特色文化,把特色文化建设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创新的切入点,不断挖掘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例如,西藏各市地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赛马节、旅游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不仅展现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吸引更多人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而且有助于促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谊。
丰富内容形式,玩出群众文化活动“新花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更新,群众文化活动自然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丰富和更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愿,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实现农牧区文化产品供给与农牧民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其次,在内容上,通过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等,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上的创新碰撞,在具体实践中,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既要让老年人了解新知识、充实老年生活,又要满足年轻人各自的娱乐及学习需求。最后,在形式上,积极借用新媒体手段,让群众文化活动更添新意。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提供了便捷、广阔的平台。我们要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使新媒体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阵地,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指导健全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应当提质升级,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目前来看,政府仍然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非政府文化组织发育不健全,多元参与机制不健全,因此,要建立健全多元参与机制,探索建立基层党委领导、政府管理、文化行政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协调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合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规模,为县乡镇配备专业的文化工作人员,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对基层文化人才进行业务培训,逐步实现文化队伍专业化;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保障,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
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贴近群众需求,不断改进创新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谱写“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切琼乡文化服务中心)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