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服务“四件大事”“四个确保”为目标,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兄弟省市和高校的大力支援下,西藏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办学层次显著提升,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在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一、高校布局不断优化,办学层次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调整区域高等教育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并给予西藏特殊的关怀和支持,使西藏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持续提升,院校布局更加优化。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标志着西藏高等教育实现了博士人才的自主培养,构建起“本、硕、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4月,教育部批准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使学校办学层次实现了又一次飞跃。2016年6月,教育部同意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西藏高校由6所增至7所。同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西藏藏医学院协议,将西藏藏医学院纳入国家共建行列,西藏区部共建高校达到3所。2018年2月,教育部将西藏大学纳入“部区合建”高校行列,参照直属高校模式给予支持。同年12月,教育部批准西藏藏医学院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使学校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提升。202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藏民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西藏农牧学院和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在积极筹备更名和升格工作。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高等教育完成了办学层次的蜕变,博士人才培养取得了零的突破,实现了院校的升格与更名,办学层次的提升为西藏培养本土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办学规模稳步增长,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上采取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重的思路,在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结构。为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以及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西藏自治区持续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27.4%增长到2022年的57.44%,同全国一道迈进普及化发展阶段。西藏高校还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层次,加大高学历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西藏高校逐渐缩减专科生招生人数,加大本科生招生人数。2022年西藏高校招生本专科生12083人,其中本科生7382人、专科生4701人。与2012年相比,招生总人数增加了19.3%,其中本科生增加了30.5%、专科生仅增加了5%。2022年在校本科生29442人、专科生13076人,本科人数远大于专科人数。同时,在院校人才培养的分工上更趋合理,4所本科高校大幅度减少专科人才培养,更加专注于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培养。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上,招生人数由2012年的473人增加至2022年的2148人,在校生由2012年1079人增加到2022年的5242人,分别增加了4.6倍和5倍。2012年以来,西藏高校平均每年为社会输送500名硕士毕业生。2014年,西藏高校开始招生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生348人,已毕业127人。此外,西藏高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规模,2022年西藏7所院校共招收成人考生3945人,其中本科3366人、专科579人,在校生14000余人,实现了西藏各族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三、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高等教育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一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学科建设上,西藏高校实现博士学位授予权零的突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资格,硕士专业学位规模迅速扩大。目前,西藏4所本科高校共有博士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在本科专业设置上,西藏高校加大调整力度,增设了网络空间安全、环境科学、数字经济、中药制药等43个契合经济建设和民生急需的紧缺专业,同时撤销7个老牌专业。目前,西藏有本科专业156个,有高职专业83个。学科专业结构更加适应新时代西藏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建设一批实力强、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好的专业,使其引领和推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是西藏高校专业内涵建设的基本思路。“十二五”期间,西藏3个本科专业被纳入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行列,6个本科专业纳入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17年,西藏大学生态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9—2021年,西藏高校共立项建设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3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同时,西藏高校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共立项建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8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三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方面,西藏高校积极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如,西藏民族大学构建起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所有课程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思政教学目标。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西藏高校重视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并针对大学生群体多样性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次分类型教学、区内外学生混合编班教学、与对口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等多种教学模式。
四、科研实力显著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高校坚持“人才立校”“科研强校”办学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平台支撑,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西藏高校积极实施人才“育引用留”四大工程,增强教师师德修养,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提升,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22年,西藏高校专任教师2738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479人、硕士学位教师1438人;有高级职称教师1134人,其中教授335人、副教授799人;有研究生导师1103人,占教师总数的40.2%。在科研平台建设上,据不完全统计,西藏4所本科院校共设置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和自治区级及以上实验室100个。这些平台有效整合了校内外学术资源,提升了西藏高校有组织科研的能力。高校把科研团队建设作为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措施,2012年西藏大学的“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和分子进化”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3年自治区启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先后立项27个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师资和平台建设为西藏高校开展科研提供了人力和物质基础,使西藏高校的科研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高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项,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11项,资助经费近2亿元,同时西藏高校先后承担科技部、农业部等多个委托项目,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五、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高校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深入推进区内高校协同创新,深化与支援高校和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交流,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首先,西藏高校打破长期以来区内高校之间封闭办学状态,强化校际合作与交流,实现高等教育人才、资源和信息共享。2017年12月,西藏7所高校首次集聚一堂,正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其次,西藏高校充分利用国家教育援藏政策,积极发挥自身办学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借助支援高校的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原则,不断丰富支援内涵,创新支援模式,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领域深度合作,实现了教育援藏工作由单向受援向合作办学的转变。如,2010年以来,西藏大学与支援高校合作的科研项目有5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2亿元,与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在交通运输、城乡规划、生态学、英语、口腔医学等专业建立了“1+2+1”“1+2+2”“3+2”等形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除了与支援高校开展合作,西藏高校积极拓展交流范围,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科研合作和协同育人机制,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西藏高等教育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迈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西藏高等学校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今后,西藏高等学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知识创新和科研能力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