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目光,穿透时代的纷繁,聚焦在国家的基石之上——基层。他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基层治理与国家繁荣稳定的紧密联系,更指出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个日新月异、变革交织的时代,基层治理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幸福期待。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践行“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治理理念,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闻其声而知其意,汇聚智慧之源,提升“我之所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基层治理的首要任务便是倾听民声,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困难诉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声是民意的“风向标”,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民声不该局限于街谈巷议,要将“民声”当作“哨声”,通过民意恳谈会、问卷调查、田坝会等多元化、接地气的形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当好听众、做好记录,让群众的声音被听见、被重视。同时,要经常性的俯下身子,把田间地头当作干事创业的“办公桌”和“服务台”,从言谈举止中捕捉“问题症结”,真正做到“闻其声而知其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基层治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体其情而知其需,洞悉民生百态,化为“我之所应”。“察言观色,因事制宜。”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察民情,准确把握群众所需所求。我们要通过细致的调研、实地的考察,“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以“全面精准”的方法察民情,听取群众“真声音”,掌握基层“活情况”。要善于从细微之处“洞悉民生百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同时,坚决杜绝对群众问题一知半解就“先承诺”“一刀切”,出现“政府工作很卖力,群众评价却不高”的问题。要时刻保持为民服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的行动自觉,“下”深“察”准奔着解决问题去,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找出来、把群众反映的意见收集起来、把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总结出来,让基层治理举措更加贴近群众。
排其忧而安其心,共筑和谐家园,极尽“我之所能”。“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基层治理的终极目标是解民忧,让群众都能感受到幸福与安宁。我们要以“见微知著”的敏锐“感知力”,精准感受群众“冷暖”,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提升“主动上门解民忧”的思想自觉,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实功,少做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用心用情用力用功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以“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的责任感,一以贯之“耕”好为民服务“责任田”。要在“调解员”“协理员”“执法者”等多重身份中寻求“民忧”方程最优解,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实现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郭卜文)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