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珠峰快见

【地评线】网络文明:构建和谐数字社会的基石

2024年09月24日 17: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冯连波

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信息获取到社交互动,从商业交易到文化传播,网络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全世界紧密相连。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网络文明的建设刻不容缓,它是构建和谐数字社会的基石。

网络文明首先体现在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上。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虚假信息、谣言如同病毒般肆意传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话题,或出于恶意诋毁、扰乱社会秩序等目的,随意编造和传播不实信息。这些虚假信息不仅会误导公众,造成社会恐慌,更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和权益。比如,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不实的灾情信息可能导致救援资源的错配,毫无根据的谣言更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因此,我们每一个网民都应该树立起对信息负责的态度,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没有来源、未经证实的信息。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加强信息审核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虚假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源头上遏制谣言的传播。

网络文明还表现在文明的网络语言和理性的网络表达上。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一些人在网络上肆意发泄情绪,使用粗俗、攻击性的语言,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无论是在网络评论区、社交媒体还是网络论坛上,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不堪入目的词汇和恶意的诋毁。这种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和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感情,也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友好。我们应该倡导文明、理性的网络表达,以客观、平和的态度参与网络讨论和交流。即使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也应该通过理性的辩论和建设性的批评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通过辱骂和攻击来解决分歧。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包容、和谐的网络氛围,让不同的声音都能够在网络空间中得到尊重和倾听。

网络文明也包括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在网络世界中,知识和创意的传播更加便捷,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侵权风险。大量的盗版软件、盗版书籍、盗版影视作品在网络上泛滥,严重侵犯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打击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自觉抵制盗版和侵权行为。网络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对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网络文明还涉及到网络安全方面。如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注重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重要隐私内容。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构建网络文明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规范网络秩序。网络平台应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引导用户文明上网,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运营。而我们每一个网民,更是网络文明建设的主体。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积极传播正能量。

在2024年的今天,我们正处在网络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一个文明、和谐、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让网络文明之花在数字社会中绚丽绽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福祉,让网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陈文乐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