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实施30周年。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正式拉开了对口援藏的帷幕。30年来,党中央从资金、项目、人才、制度等方面,保持援藏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推动形成教育援藏、医疗援藏、产业援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其中,产业援藏对西藏发展经济、稳定就业、传承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经济层面来看,产业援藏打破了西藏传统产业的局限,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援藏工作队利用援藏资金的支持和自身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西藏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例如,将西藏优质牦牛肉、奶制品进行深加工,打造高端特色食品,不仅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也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同时,产业发展让西藏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西藏经济蓬勃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就业方面,产业援藏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到加工厂的工人,许多西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更让他们掌握了新的技能,为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在忙碌的生产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与奔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普遍提升。
在文化传承上,产业援藏促进西藏传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产业援藏带来的人员流动和经济交流,西藏传统文化得以向外传播,同时也吸收了外部的先进文化理念和技术。比如,一些传统的西藏手工艺品通过产业援藏搭建的渠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藏族文化,同时也促使当地手工艺人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提升传统技艺水平。产业援藏带来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让西藏各族群众看到了自己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会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