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攀登雪山报道带来的思考

—以历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攀登洛堆峰为例

2024年10月24日 13:4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摘要:雪山攀登是极限运动。作为中国西藏登山大会不可或缺的环节,攀登雪山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登山前适度锻炼和充分的准备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记者近年来对中国西藏登山大会雪山攀登报道见闻作为切入点,总结雪山攀登报道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生活的启发,以供参考。

关键词:雪山攀登;中国西藏登山大会;登顶;登山精神

一、研究背景

雪山攀登是极限运动,集趣味性、风险性于一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登山爱好者加入到雪山攀登的行列,他们在探索中前行,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磨炼了意志。笔者从事体育报道八年,也是一名登山爱好者,其间,多次参加中国西藏登山大会雪山攀登项目的报道,并成功登顶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鉴于此,笔者把近年来与中国西藏登山大会雪山攀登报道有关的素材进行了梳理,总结雪山攀登报道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中国西藏登山大会雪山攀登报道的情况

2018年至今,笔者已参加五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的报道。每年的中国西藏登山大会都令人难忘,既是恰逢十一长假(除了2023年的登山大会设在5月至6月),又是一段“登雪山、揽胜景,高山滑雪、亲近自然、挑战极限”的美好旅程,更是一次成长。

(一)攀登雪山 从洛堆峰入门

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洛堆峰,全程无特别险峻的冰岩雪坡,是初级登山爱好者尝试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最开始,笔者一行从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出发,从大约海拔5200米处开始徒步,抵达海拔5600米雪线,在雪线冰川上开展短距离登山体验。 

第一次上雪线,刚开始会觉得很累,但是只要稍作坚持,这种生理疲倦很快就能过去。在2018年、2019年中国西藏登山大会期间,笔者只在5600米至5700米附近的雪线周边进行攀爬演练。待到时机成熟时,于2020年中国西藏登山大会期间顺利登顶。

(二)攀登之前要做好充足准备

2020年,在第十八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上,笔者见到了中国人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老登山家贡布,那时他80多岁,头发花白,走路缓慢和颤抖,但讲起登顶珠峰的故事,清晰简短的话语让笔者泪目,于是笔者决定登顶。比起珠峰,洛堆峰的最高海拔只有6010米,但对笔者而言,这是人生中第一个最高点。

为了登顶,笔者做足准备,由于之前就进行过攀登训练,加上平时有定期锻炼的习惯,在家人陪同下,配备好登山的基础装备——挡风冲锋裤、棉帽、长棉袜、登山专用手套、变色镜片等,静待登顶之日。

(三)历经艰难顺利登顶

凌晨5时,洛堆峰登山探险组、滑雪登山组成员,以及教练、记者共计80人,从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出发,经过近1个小时的车程,抵达海拔5600米的雪线处。随后,大家开始佩戴装备。在高山向导的带领下,笔者跟随登山探险组在修路绳上扣好安全扣、登山器等,排着队开始向洛堆峰海拔6010米顶峰发起冲击。

从天摸黑到蒙蒙亮,寒冷、大风、缺氧考验着每一个人,但大家都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笔者停停走走,在保障个人安全的前提下,一边手持登山器跟着队伍前行,一边用手机、相机进行拍摄,视频的画面大多是风声大过说话声、喘气声。大约3小时,笔者一行三位记者率先登顶,比预计时间(全员登顶需要6小时)快了将近一半。

三、登顶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的经验与教训

(一)攀登雪山之前的演练至关重要

攀登雪山,除了装备要准备充足,还要把演练做到位。登顶前一日,笔者跟随43名登山探险队员在5400米雪线处进行冰雪和登山技术训练,西藏登山队教练在现场讲解登山技术、注意事项和登山器材的使用方法等内容。负责拉练的登山教练说,这次的训练与次日的登顶息息相关,尤其在45度陡坡与山脊行进处,难度比登顶的路段略大。只有顺利完成演练,才能保障顺利登顶。

(二)雪山攀登力求稳字当先

攀登靴、冰爪、登山腰带、安全扣、登山器加上采拍设备等,大约负重20来斤。攀登时,必须稳稳将冰爪踩在山坡,稳步前行。演练过程中,好不容易爬过第一个坡,迎接笔者的又是另一段山脊。该路段不能用登山器,更无借助物和支撑点,只有一根系着安全扣的修路绳作为辅助。笔者害怕稍有不慎会随着安全扣悬在绳子上,虽不致死,但一旦被绳索吊在半空也会很痛苦。后半程路段,笔者慢慢扶着绳子,稳扎稳打,沿着山脊行走,还要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方拍摄图片。在笔者看来,既然来了,就要做到“训练、工作两不误”。

(三)攀登雪山切勿另辟蹊径

一位登山向导曾告诉笔者,攀登雪山,要走别人走过的路,踩着前面攀登者的足迹,千万不要另辟蹊径。由于雪山常年被厚重的冰雪覆盖,无法精准判断出被雪覆盖的山体究竟是道路、还是裂缝,存在一定风险。笔者曾经就遇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为了尽快到达终点拍摄图片,试图从另一条道路前进,结果导致脚下踩空,冰爪脱落,幸亏发现及时,在登山教练的帮助下,重新调整冰爪,方能继续前进。之后发现腿上呈现的大片淤青,数月后才褪去。

四、攀登雪山报道带来的思考

2020年10月5日,上午9时22分,笔者与中新社记者张伟、西藏商报记者阿旺尼玛,一行三人,成功登顶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也是那日第一批登顶的人。并获得由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颁发的《6010米洛堆峰登顶证书》。更令人开心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西藏登山大会已成为展示西藏户外运动和西藏体育文化产业的窗口。

(一)攀登雪山报道让笔者受益

由于怕家人担心,所以登顶前笔者没有告知家人,只说是正常采访。笔者很喜欢攀登雪山,即使每次登山后都精疲力竭,但依旧会有自发的力量促使自己去往更高的高度前行。只为内心深处的向往——无论是登山路还是人生路,要始终相信,一步一步地坚实前行,总会到达山顶。只要有热血和勇气,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笔者认为,这就是雪山想告诉每一位攀登者的道理。

(二)要把登山精神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工作中

攀登雪山报道,尤其是登顶,让笔者切身感受到攀登前辈的艰辛。正如那句话,一代代西藏登山人,他们就像翱翔在雪山与蓝天间的雄鹰,一次次挑战极限、为国争光,更是用生命诠释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祖国至上、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

今后,笔者会继续把登山精神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不怕苦、不言弃。雪山,一直在那里,人在路上,路在心中。在此,向我们的前辈致敬!

作者简介:郑璐,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现任西藏日报社记者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