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来源于基层,更要服务于基层,而要获得好的新闻,蹲点采访是非常好的途径,甚至可以说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蹲点采访本身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诸如,地点选取、素材抓取、体能因素等,许多学者对此已进行深入研究,而高海拔地区的蹲点采访所面临的问题目前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长期工作在西藏,对高海拔地区的蹲点采访研究具有客观优势。本文通过笔者亲身参与的2020年“西藏边关行”高海拔地区采访为例,深入分析蹲点采访本身,总结蹲点采访的经验和启发,以供参考。
关键词:蹲点采访;高海拔;缺氧
一、高海拔地区采访实况
2020年6月,笔者作为随行记者,前往日喀则、山南边境地区的派出所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蹲点采访。此行采访,海拔大都在4500以上,面临的首要问题即是高寒缺氧、大风等恶劣自然气候的挑战。如,在珠峰边境派出所,一年四季都得穿毛裤,高原的寒风像锥子,雨雪大的时候能穿透棉袄,经常被冻得关节疼痛,丹参滴丸要随身携带。又如,被称为“世界之巅”的普玛江塘乡平均海拔5373米,每年暖季不足两个月,人均寿命不到50岁。与之环境相似的还有萨嘎县昌果边境派出所,平均海拔5370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40%。导致长期在这工作的公安干警普遍呈现皮肤黝黑粗糙、头发稀疏且泛白特征。这是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此外,高海拔地区蹲点采访还面临着素材单一、采访窗口期短等问题。下面将详述。
二、在高海拔边境蹲点采访中遇到的问题
(一)长期缺氧带来的健康问题。在边境蹲点采访的过程中,笔者一行相继出现感冒、嗜睡、头重脚轻、脚部浮肿等不适症状,何况长期在此坚守的公安干警。如,笔者采访的一名干警,自2008年来到这里已有十几年。关节、心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甚至年纪轻轻丹参滴丸都要随身。此外,边境高海拔地区采访还面临生活硬件条件落后等问题。如,蹲点采访期间,笔者大多时候会住在边境派出所附近的小旅馆或者民警腾出来的多人宿舍。有些地方甚至食物匮乏,没有网络和信号,连基本的生活、通讯都很难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蹲点采访的工作进度和效率。
(二)调查范围有限,素材单一问题。高海拔地区蹲点采访,受自然气候、地形影响,活动范围往往有限。如,此次采访中,只集中在几个特定边境派出所和民警群体之中,缺乏全局视角。所得的结论,有可能只适用于西藏部分高海拔边境派出所的特定情境,无法进行普适性分析。
(三)采访对象本身因素导致数据统计不准确问题。蹲点采访工作,有时会受到采访对象主观因素影响,如,长期生活艰苦且单一等因素导致的情绪波动等问题,导致数据统计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四)新形势下带来的挑战。社会在不断发展,蹲点采访所涉及的环境、条件,也会时常随之发生变化。这对蹲点采访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三、记者在高海拔地区蹲点采访的建议
(一)运用全媒体视角,深入践行“四力”。蹲点采访,要求记者蹲点一定要“深蹲”,坚持“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原则,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中间。运用全媒体的报道方式,带着问题去蹲点,聚焦基层难点,发出真实客观的声音,推进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进度。
(二)及时更新调查对象。针对社会变化带来的重重挑战,可以通过建立灵活调查对象更新机制来解决问题。记者可定期对固定采访对象进行持续调查了解,同时,需要经常更新蹲点采访对象,持续更新采访对象相关数据,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调查情况报告。
(三)蹲点要立足当下形势。离基层越近,离办法也就越近;离群众越近,做决策也就越实。蹲点采访要立足当下实际,在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把蹲点采访做深做实,以高质量调研成果推动蹲点采访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四)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在今后的蹲点采访工作中,记者需要继续完善蹲点采访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完善采编综合业务能力,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把蹲点采访做得更加客观、全面、完善。
作者简介:西藏日报社记者 郑璐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