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文化自信在西藏基层群众文化中的彰显、意义与提升策略

2024年10月31日 17:1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文化自信于西藏基层群众文化中的具体呈现形式。通过对山南市错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巴阿吉拉姆,以及自治区级非遗拔羌姆舞和萨玛酒歌展开研究,阐述这些非遗项目在传承与发展进程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剖析基层群众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活动时所展现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对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意义。同时,针对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自信提出相应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文化自信;群众文化

引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程中更为根本、更为深沉且更具持久性的力量源泉。在西藏山南市错那地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与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部分。藏戏、门巴阿吉拉姆、拔羌姆舞和萨玛酒歌等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且在新时代展现出全新的活力,彰显出基层群众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一、文化自信在山南市错那基层群众文化中的体现

(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

在山南市,基层群众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有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众多门巴族、藏族群众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传承藏戏、门巴阿吉拉姆、拔羌姆舞和萨玛酒歌等非遗项目。他们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多种途径,确保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得以代代延续。例如,一些门巴族老人会将门巴阿吉拉姆的表演技艺悉心传授给年轻一代,使年轻一代在传承过程中深刻领略门巴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基层群众自发组织各类非遗保护活动,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重要节日期间,部分村庄会举办门巴阿吉拉姆演出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事业当中。

(二)在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一方面,山南市错那地区基层群众频繁组织各种民间文艺演出,其中藏戏、门巴阿吉拉姆、拔羌姆舞和萨玛酒歌等非遗项目成为演出中的璀璨亮点。这些演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充分展示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演出过程中,演员们满怀着热情,以精湛的技艺向观众展现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另一方面,在山南市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非遗项目更是大放异彩。在门巴族的重要节日里,门巴阿吉拉姆的演出是庆祝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共同欢庆节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节日和庆典中,拔羌姆舞的表演庄重且神秘,吸引了群众和游客的目光。而在一些社交场合,萨玛酒歌的传唱则为节日增添了欢快愉悦的氛围。

二、文化自信对山南市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增强民族团结

在共同传承和弘扬非遗项目的过程中,门巴族、藏族等各民族群众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与友谊。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推动文化繁荣

文化自信能够激发基层群众的文化创造力,有力地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群众积极投身于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活动,创作了更多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山南市的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促进经济发展

山南市错那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自信激励基层群众积极开发创意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门巴阿吉拉姆、拔羌姆舞等非遗项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成为当地别具一格的特色商品,显著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三、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专门的保护法规,明确非遗项目的保护范围、责任主体以及奖惩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筑牢坚实的法律保障根基。同时,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非遗项目的抢救、记录、研究工作以及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例如,可以为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举办非遗展览和演出等提供资助,以此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人才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核心要素,应完善非遗传承人培养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出一批热爱非遗、技艺精湛的传承人队伍。为传承人提供生活补贴和创作奖励,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激发他们的传承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年轻人学习非遗技艺,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活力。此外,还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活动,增进公众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和认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宣传非遗项目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举办非遗文化节、民俗展览、技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人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二)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

首先,鼓励基层群众和文艺工作者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将传统非遗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创作出兼具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文艺作品。比如将门巴阿吉拉姆、拔羌姆舞等非遗项目改编成现代歌舞剧,或者以萨玛酒歌为灵感创作流行音乐。通过加强创新创作,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非遗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将非遗项目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非遗文化产业的开发,打造非遗特色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同时,加强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扶持与引导,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和文化内涵。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增强基层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再次,加强与其他地市和县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宽基层群众的文化视野。组织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错那的非遗文化成果,学习借鉴其他地市和县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同时,邀请外地的艺术家和学者来错那交流讲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

(三)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在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方面,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编写非遗文化教材,开设非遗文化课程,让学生从小了解和学习民族特色文化。同时,加强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培训,举办文化讲座、艺术培训班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培养基层群众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此外,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批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最后,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文化创造力和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成立文化社团、文艺团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健全群众文化参与机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促进群众的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信。

结论

文化自信在西藏基层群众文化中得以充分彰显,藏戏、门巴阿吉拉姆、拔羌姆舞和萨玛酒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生动展现出基层群众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文化自信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推动了文化繁荣,而且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自信,需要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通过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协同努力,基层群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巴桑吉巴. 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 文渊(中学版),2023(10):343-345.

[2]周婷. 基层群众文化管理革新路径分析[J]. 善天下,2020(12):422-423.

[3]巴桑吉宗. 探究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J]. 电脑校园,2020(11):9658-9659.

(作者:欧珠曲旦 西藏错那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德庆占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