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与时代重托。于新时代,要在责任担当上笃定前行、于作风建设上不懈奋进、从能力提升上狠下功夫,以“想为”的自觉、“勤为”的作风和“能为”的担当,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执“任重道远,上下求索”之责为舵,扬起“想为”的理想风帆。责任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与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当下部分党员干部因动力缺失或安于现状而碌碌无为、消极怠工。对此,要通过强化党性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唤醒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想人民所想、行人民所嘱,时刻铭记“以百姓心为心”,将平凡岗位化作价值舞台,冲破“不想为”的禁锢枷锁。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肃处理失职渎职行为,形成严密且强效的责任约束网络,让“想为”成为自觉,引领党员干部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
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态为帆,开启“勤为”的实干航程。倘若说“不想为”是思想意识层面的沉疴痼疾,那么“不作为”则是这种消极心态在实际行为中的直观映射。部分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不思、不求、不问,躺平摆烂,推诿扯皮。要实现“善为”,必须从作风建设入手,整治“不作为”现象。党员干部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树立新风正气,通过专题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事业观,增强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此外,还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严惩“不作为”,让“懒政怠政”无所遁形。同时,大力表彰先进,营造“有为才有位”的氛围,激励党员干部勤勉为民、不懈奋斗。
持“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之能为桨,激荡“能为”的奋进波涛。能力是党员干部履行服务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能力建设,提出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等要求。但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因能力不足陷入“不能为”的困境。为此,要持续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全方位提升其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创新思维。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学习热情,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能,勇于在“艰、难、险、苦”中练就“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以“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之心,做精准掌握政策的“行家里手”、能打硬仗的“攻坚能手”、堪当表率的“标兵旗手”。(郭卜文)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