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珠峰快见

【地评线】未成年人“防沉迷” 家庭与平台共发力

2024年12月25日 16: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今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对未成年人模式建设予以具体指导。

一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讨论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自2019年3月就开始陆续在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但仍然存在信息泄露、沉迷游戏、网络暴力等风险。儿童智能手表、早教机、智能音箱……未成年人接触上网设备时间越来越早、范围越来越广,而“青少年防沉迷模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有漏洞,如内容单一、平台架空、App设置繁琐等诸多原因,容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流于形式。因此,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的关键点在于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模式的使用率。一方面要丰富未成年人模式的内容,另一方面则需要强化家长(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监护和引导,促使未成年人在上网、利用网络服务时主动使用未成年人模式。

筑牢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科技防线”,各网络平台的责任不可忽视。平台可以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等手段甄别出未成年用户,然后自动切换到未成年人模式。同时,平台要优化内容,打造出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专区,避免未成年人将其简单理解为“在线课堂”而选择其他更为轻松的课外活动。如芒果、腾讯等视频平台,设置了“未成年人模式”后,只有动画短片、小动物、常识科普等低幼视频,未成年人缺乏兴趣。另外,平台要强化安全审核,过滤色情、血腥、暴力等极端内容,以便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产品和服务。

家庭是未成年人健康用网的第一责任人,不管是在移动设备上设置未成年人模式,选择适合未成年人接触的网络信息,还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时长,家长都责无旁贷。家长的陪伴与监督远非平台的防沉迷机制可比,家长能够身体力行,未成年人模式就是锦上添花;家长如果疏于看护,再好的防沉迷模式也形同虚设。若父母放任孩子使用自己的账号和手机,再高明的身份验证系统也不能发挥防沉迷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和安全意识,在家庭环境中营造支持青少年健康上网的良好氛围。

让未成年人模式真正造福青少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平台和家长密切配合,才能让网络这个“潘多拉魔盒”中的能量为未成年人赋能,而非被过量汲取,给他们带来危害。(阮飞飞)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