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才 为人民 走进人心的西藏社会工作
刘红旭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批示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王君正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培养一支政治可靠、专业精良、富有情怀的社会工作队伍,让他们以实践者的身影走进雪域高原,以服务者的角色走进千家万户,以同行者的名字走进各族群众心里,需要西藏社会工作教育用心谋划,通力合作,高效完成。作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单位,西藏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团队责无旁贷,使命光荣。
实践为本培育专精结合的专业人才
坚持问题导向。因个人和群体的社会问题而生,因有效解决问题而兴,这是社会工作的初心使命。西藏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方向是服务西藏现代化建设,西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助力高水平安全。师生要埋首于研究寻找西藏真问题,育才也是培基。扎根于实践解决西藏真问题,为人也是走心。
坚持本土意识。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都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中国场景中的本土社会工作,必然要求我们激活传统做到古为今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然要求我们借鉴对话做到洋为中用,实事求是办实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试金石,就是解决本土问题的能力,就是服务各族群众的真心。
坚持创新发展。党的社会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在中国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置身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框架内,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为各族群众提供温馨又专业的服务,需要社会工作教育者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备创新思维并积极为专业学生赋能。
专业为本精准服务西藏的各族群众
巧用专业手法。社会工作的专业手法既要分不同的服务人群,也要考虑适合的不同场景。所谓手法,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工作者为了改善服务对象境况而采用的办法。社区为场景又本身是方法的情况下,如何巧用专业手法,考验的是师生是否具有实操能力,能否有效使用实操能力。专业手法的历练,体现在师生共同为西藏各族群众的服务实践中。专业手法的精进,获益于不同场景的服务实践。
活用专业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实践的科学体系,充满了实践智慧。面对服务对象的各种状况,不管是治疗干预、分析环境,还是链接资源、赋能增信,来自实践的理论经受了数以万计的实务洗礼,具有穿透事件迷雾的洞察力。一方面,师生要活学活用这些实践性的科学理论,使其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指路明灯。另一方面,师生要注意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元素,将其添加到中国社会工作的知识库里。
善用专业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要重视总结反思,善于利用行之有效的专业模式。专业模式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它需要实践者活用专业理论,巧用专业手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超越特殊找一般。西藏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开发,植根在师生躬身实践服务群众的经验里,生长在师生交流互动产出的文本里,成型在师生扩展学科想象力学术生产的知识里。
民心为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爱“一老一小”,走进千家万户。扶助困弱是社会工作参与民生工程的常规动作,老年社会工作和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人群服务的典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穿越时空长河的名句至今依然激励着无数的社会工作者。不同的民族的社会工作者走进千家万户,传递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的是社会的公益慈善。人走进人的家里,送上门的服务里满满都是感动。
关注基层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要在党建引领之下发挥联建共建的协同机制,动员各族群众共话社区情,共做社区事。社区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节,公益活动开展,和谐文化营造等,都是社会工作发挥基层治理功能的舞台。多元主体协同的程序社区治理中,参与者是社区的人,获得了有序有力的社区秩序,也就在润物无声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切社会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由人到群,从社区到社会,微观社会工作的行动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人与人的联结可以扩展社会资本,社会投资的发起可以增加社区的资产。缘起于社区这样熟人社会的普遍信任,获益于生活家园的精神支持,都是跨越个体、家庭和社区的边界,升华为可持续社会动力的源泉。
社会工作是实践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源于实践,重于实践,高于实践。西藏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是师生共赴雪域高原的约定,助人、爱人、为人的服务实践是在育人成才。当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在服务西藏各族群众的服务实践中共同成长,这样的育人就完成了为人民的承诺,人才、人民和人才有机融合。
【作者简介:刘红旭,西藏民族大学教授。本文系2023年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重点课题“党建引领的社会工作参与西藏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项目号23ZDF01)阶段性成果。】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