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珠峰快见

【地评线】AI“照进”灾难的思考

2025年01月24日 17:4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1月7日,日喀则定日县地震的消息揪紧了大众的心,而网络上流传的“被压在废墟下的男孩”图片,却让这场严肃的灾难陷入了别样的漩涡,引发我们对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以及大众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地震是一场真实且残酷的天灾,它无情地摧毁家园,让生者失去至亲、让财产受损。在这样的背景下,此类AI图片的出现,无疑让关心灾区情况的群众徒增担忧,加重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公众认知,影响救灾秩序。这些图片制作看似真实,但本质上是虚拟产物。它们利用了人们对灾难的同情和关注,将严肃的灾难场景娱乐化,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AI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这次事件中,其负面效应暴露无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图像生成变得轻而易举,却也让虚假信息的传播变得防不胜防。AI图片的制作门槛降低,导致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随意编造、传播不实影像,扰乱公众认知。在灾难报道中,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对受灾者最基本的尊重。但AI虚假图片的出现,干扰了人们对灾难实际情况的了解,增加民众的心理恐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急于获取和分享信息,缺乏甄别信息真伪能力。“被压在废墟下的男孩”图片在网络上的疯传,正是利用了大众的同情心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种不经核实的传播,不仅助长了“制假传假”的气焰,也损害了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长此以往导致真正需要关注的信息被淹没在海量的虚假内容之中。

在灾难面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份痛苦都不应被调侃或利用。无论是AI技术的使用者,还是信息传播者或是普通网民,都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技术开发者和涉网监管部门要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和引导,避免其被用于不良目的;媒体和社交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及时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广大网民在面对网络信息时,更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不盲目转发、不轻易相信,用冷静和智慧为真实的救援让出空间,让我们的关注和行动真正落到实处,为灾区的重建贡献积极力量。(靳清刚)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