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保护未成年人不受欺凌筑牢了法律根基,也明确了社会各方的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欺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发力。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实时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切实履行起监护职责。一方面,要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以肢体、语言及其他手段对他人进行欺负、侮辱是错误且违法的行为,违法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信任,当遇到欺凌时敢于第一时间向家长倾诉,寻求帮助,而不是逃避和掩盖事实。家长要及时与学校、司法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妥善解决问题。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学生欺凌预防和处置机制,定期开展防治欺凌教育讲座和培训,提高师生对欺凌行为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大值班值守力度,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坚决打击校园欺凌“小团伙”,及时发现和严肃处理欺凌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社会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大环境,举各方力量保护未成年人不受欺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教唆、胁迫、诱骗未成年人实施欺凌等违法犯罪行为。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惩欺凌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积极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活动,为受欺凌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
此外,网络平台也应加强自律,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审核,防止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害,同时要建立健全网络欺凌的举报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置网络欺凌事件。
保护未成年人不受欺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天空,让他们远离欺凌的阴影,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