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珠峰快见

【地评线】说好群众话

2025年02月18日 16:0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一篇中强调:“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这看似小事,实际上是本领高低的问题、群众情感的问题。当前,一些干部或多或少存在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群众话,尤其是一些年轻干部,到了基层不知怎么同群众交流,这一现象值得注意和警惕。

能否同群众说话,把话说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众对干部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好,就聊不到一起、打不成一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则会沦为“一纸空文”。然而,一些同志对此不以为然。有的语气硬邦邦、话风冷冰冰,导致群众敬而远之,敞不开心扉,说不了实话;有的一副官架子、一派老爷腔,说话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让群众反感不适等等。这不仅筑起了干群“隔心墙”,更拉低了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值。

只有说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群众话,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江西、湖南考察,一声声“老表”令群众倍感亲切,一句句“老乡”让群众心生暖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陕西农村考察,都会用家乡话与老乡“唠家常”,朴实易懂的语言,群众一听就明白。

话须通俗方传远。同群众打交道,必须把“官方话”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土味话”,才能打开与群众沟通的心门、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年轻干部往往不缺思想缺感情、不缺情感缺情怀,应到基层锻炼,珍惜基层工作机会,把基层作为提升“语言修养”的大熔炉、大舞台,经常与群众干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细心感受群众的思维方式,体会群众的语言形式和内涵,在交流中掌握话语体系。要拜群众为师,心甘情愿当好学生,发扬勤奋、好学、善思的优良作风,嘴巴甜一些、态度好一些,主动学话、用心听话、善于答话,勇于尝试、不怕尬聊,找准群众话语风格,善于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向群众学习乡言村语、学习表达技巧。要与群众共情,把自己置于群众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少说官话、多说实话,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善用不同方式方法说“群众话”;每次说话前多在内心深处反问自己,说出的话群众能否听得懂?是否能够接受这种说话方式?了解群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观察群众的喜怒哀乐,确保说出的话群众愿听爱听。(冯汛)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