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66年前,周恩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正式宣告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政权,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全面接管地方行政事务。从此,西藏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挣脱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以主人翁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西藏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飞跃。这场伟大解放不仅改写了百万农奴的命运轨迹,更为西藏铺就了通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解放生产力释放发展动能,高原经济迸发创新活力。当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飞架高山峡谷,当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矗立珠峰大本营,这些“世界之最”的诞生,正是解放与发展辩证关系的最佳注脚。农奴制的废除打破了束缚生产力的枷锁,而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则让西藏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4年西藏GDP突破2764.94亿元,较十年前增长2倍多;近3年西藏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14%以上,藏医药、牦牛肉干、藏红花等高原特色农产品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农牧民们借助网络拓宽了销售渠道,收入显著增加。
文化解放筑牢精神纽带,传统现代交融绽放异彩。作为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觉木隆藏戏传承人,洛桑次仁等非遗传承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背景下,依托数字技术开创非遗活态传承新范式。面对传统传承模式时空局限,创新运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数字化传承,精心制作400多个教学视频,涵盖唱腔九种技法、服饰十八种规制等核心技艺,形成结构化非遗知识体系。其中,洛桑次仁账号累计获赞19.1万次,吸引1万多名粉丝的关注,开辟了藏戏传承的新路径。
民生解放绘就幸福图景,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2016年,西藏扶贫工作的大幕正式拉开。西藏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聚焦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全力朝着“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奋进。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探索出一条迈向高质量脱贫的稳健道路。通过艰苦努力,西藏74个贫困县区成功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绝对贫困在西藏成为了历史。202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西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实现了经济上的飞跃。在民生领域,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医疗服务更加完善,住房条件显著提升,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曾经深陷贫困的群众,借助党的惠民政策东风,凭借自身不懈奋斗,成功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生态解放守护生命之源,绿色发展理念扎根高原。西藏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50%以上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自2022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近70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14亿株。与青海省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工作机制,建成高危冰湖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9%以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66年弹指一挥间,从农奴制的废墟上崛起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用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着解放与发展的时代答卷。当拉萨街头身着传统服饰的藏族青年用手机直播家乡新貌,当林芝桃花节上身着盛装的舞者通过线上平台向世界展示锅庄的魅力,这些跨越时空的画面,正是对“解放”最生动的诠释——它不仅是砸碎锁链的瞬间壮举,更是永不停息的自我革新;不仅是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更是每个生命的自由绽放。面向未来,雪域儿女必将在解放精神的指引下,继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藏篇章。
(次仁白珍)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