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在全国发行,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形象代言人”,必须在改进作风、树好形象上发挥标杆和示范作用。
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过硬的作风如同一块厚重的“压舱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作风问题的反复性、顽固性、复杂性决定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总结出了一条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党风政风为之一振,民风社风焕然一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越到关键时候,越考验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长征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中央八项规定,剑指“四风”不良习气,面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树倒根在的挑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才能真正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善于从习以为常的“小问题”中剖析思想作风上的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重点是在边查边改中解决问题。切忌谈问题“一大篇”,说整改“扔一边”。要制定好问题整改的时间表、任务书,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完成一个让群众评判一个,真正把问题改深改实改到位。
好作风就是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风是能力的保障,也是力量的源泉。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能力的评价,主要看为百姓解了多少难事、办了多少实事好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让党员干部查准病因、祛除病灶、砥砺品格,把更多心思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把更多精力用在强边富民上,就会必然受到群众信任和拥护。“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大事来抓,千方百计为群众谋福祉。要坚决抵制“舌尖上的铺张浪费”“饭桌上的觥筹交错”“码头文化、圈子文化中的团团伙伙”等不正之风,把时间和精力回归到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上来,让党的肌体更加强健、根基坚如磐石。(邓斌)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