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学校给予的宝贵平台和认可,我自2015年开始接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工作,时至今日已然10年。回想过往历程,感触良多,与众多师生一起并肩努力,既有惊喜于当初创新成果的收获,亦有对落选作品和同学们失落情绪的遗憾。10年间,通过双创教育的契机,与很多年轻的大学生结识、相知并生成深厚的友谊,这或许是我最大的人生收益。 在双创教育实践过程中,我自身也不断学习成长,以下与诸位分享个人几点浅薄的心得体会:
一、双创教育是极佳的思政育人平台
西藏民族大学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思想政治上靠得住,服务西藏建设用得上,扎根祖国边疆留得下的高素质人才。该理念全面覆盖到在校学生教育教学与实习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在双创教育中融入多种教学形式,及丰富鲜活的教学素材,使得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西藏自治区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对国家安全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以那些在藏创业的优秀事迹,引导同学们立志高远。
教学过程中,我会从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出发,启发同学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机遇。要利用好大学阶段努力求知、端正人生态度,努力提升个人独立、理性的判断能力;要在初入职场的择业阶段明晰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担当和个人价值;要在职业生涯关键上升阶段坚持学习、守住底线,努力开创个人发展的新局面;要在人生中年之际沉着处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对好个人体力与精力下滑带来的人生发展阻滞;要在人生壮年之际保持充沛的精气神与体能,为自己的子女做出表率,敢于挑战未知、二次创业,向高品质的人生追求果敢行动。我将此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启发学生要放开心界,人生历程很长,但要在关键阶段做好准备、做对选择、做强自身、做大梦想。
二、双创教育助力引导学生求知方向
平日里,不少同学会在课下主动找我交流,其中经常面临同学们对自己目前所选择专业要学什么、掌握什么能力、解决什么问题,未来能做怎样的工作所产生的未知与迷茫。一开始,面对这种问题,我往往与学生们座谈交流,进行讲解和答疑。但伴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涌入,学生们已然不愿再过多听老师“说教”,他们更需要快速获取精准、简明的“答案”。事实上,当下长期沉浸在网络信息空间下的大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的过程性学习能力,存在普遍性衰退。不少学生追求“答案”的动机远大于对求知过程的体验。
双创教育诸多实践环节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求知探索的过程性学习体验。当我再次面对学生们的提问时,我会向他们抛出一个些专业问题,让他们先利用网络获取理解和答案,然后针对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深入剖析专业领域的科目知识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本质,更精准地掌握实践技能,使他们的专业学习目标更清晰。在此过程中,我结合个人在校20余年工作经验,向同学介绍学校办学的专业特色,以及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有益的其他教学资源。
大学生恰恰处于年轻、心智日趋成熟但认知局限较大的人生阶段,学习上仍然需要克服惰性心理,提升自控、自律能力。借助双创学习平台,老师直接带领和指导学生“做中学”,以兴趣爱好驱动学习动机。
三、双创教育实践需要与时俱进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兴技术,给今天在校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困惑和茫然。尤其是来自西藏区内的同学,对于当下热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存在较大进入门槛。对于这种情况,仍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平台完善。可考虑在校内设立新兴技术科普馆和实验平台,向广大同学普及新兴技术的研究方向和近期的创新方向。如3D打印设备、机器人这类可以共享使用的功能平台,亦可考虑提供上,方便有相关创新实验需求的团队,快速推进双创项目进展。建议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在大一、大二阶段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普及这些新兴技术动向及它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普遍提升本科大学生的科技素养。
教学实践中,大学生普遍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和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例如:运用人工智能进行编程,解决特定现实问题,完成创业项目中具体业务环节的程序开发。这说明学生在应用新兴工具上,具有快速学习和操作能力,这也反向驱策我们双创教育的老师,要率先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与时俱进,做引导学生积极向学、努力求知的多面手。
(本文为2025年西藏民族大学“特色民大工作之星创计划—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成果。本文作者赵毅,男,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学校创新创业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和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