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那曲市那曲冬虫夏草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并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西藏自治区首次就单一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进行地方立法,对那曲冬虫夏草资源的保护、采集、经营等活动进行全面规范。
冬虫夏草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一直备受市场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虫草的需求持续增长,虫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虫草市场日益繁荣的背后,却饱受真假虫草乱象的困扰,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他们用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等冒充冬虫夏草,或者在真虫草中插入铁丝、竹签增加重量,甚至用化学药剂处理品相不佳的虫草,使其看起来更“美观”。这些假冒伪劣虫草不仅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比如,亚香棒虫草就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长期服用可能会中毒。同时,假货充斥市场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挤压了优质虫草的生存空间,阻碍了虫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那曲市那曲冬虫夏草保护管理条例》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解决虫草市场乱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该《条例》明确规定,那曲冬虫夏草是指在那曲特定产地范围内天然生长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冬虫夏草,从源头上界定了正宗那曲虫草的范围。在采集环节,实行采集证制度,产区群众需按规定申请采集证,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遵守相关采集规定,从法律上规范采集行为、保护虫草资源。在经营环节,收购、销售那曲冬虫夏草需经批准,加强了对流通渠道的管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条例》在品牌保护方面下足了功夫,要求加强那曲冬虫夏草采集、生产、流通等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以那曲冬虫夏草品牌包装销售的应当加贴专用标识,如需通过互联网等平台销售也要明示。这一举措让消费者能够轻松辨别真伪,有效遏制了假冒那曲虫草的现象。此外,对于使用专用标识的经营者,明确禁止其实施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违法者将受到严惩。
为了让《条例》更好地落地实施,各部门还需协同发力。市场监管部门应联合公安、林草等部门,加大对虫草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增加违法成本。同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通过科普讲座、线上宣传等方式,提高消费者辨别真假虫草的能力,让消费者掌握一些基本的辨别方法,如观察虫草的颜色、形态、气味等。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电商平台则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
《那曲市那曲冬虫夏草保护管理条例》的施行,为虫草市场的规范发展带来了希望。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严格落实《条例》规定,才能有效遏制真假虫草乱象,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虫草,推动虫草产业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让这颗“高原珍宝”在合法合规的市场环境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央金)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