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别滥用“没苦硬吃”

2025年05月27日 09:5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不知是谁发明了“没苦硬吃”这个词,倒是言简意赅、直白易懂。不过眼下,这一词语似乎成了指责他人的有力武器,有时更像是某种为懒惰开脱的挡箭牌。

平心而论,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没苦硬吃”的现象。一件事明明可以轻松做完,却非要自找麻烦刻意拗个费劲的造型;明明有更舒服的生活方式,非要整天苦着一张脸怨天怨地……这种“硬吃的苦”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当事人也有改变一下的必要。不过,若动不动拿“没苦硬吃”说事,且什么都往这上边靠,也不见得就是“人间清醒”。

比如很多情形下,“没苦硬吃”被用来指责父母长辈过于节俭。但也要看到,老一辈是从物质匮乏年代走过来的,确有“吃糠咽菜”的经历。即便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了,很多人还是靠“攒”来获得安全感,这种习惯是由生活背景决定的。况且,节约本身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惜物惜福,几十年下来由小流汇成江海,家庭乃至国家才有了丰厚的积淀。与之相反,年轻人是在物质不断丰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决定了年轻人有更开放豁达的心态,也更倾向于享受当下。这不,还常有人用“没福硬享”来调侃自己。

以轻松方式化解代际差异带来的观念分歧,当然无可厚非,可也要注意把握尺度。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生活,纵然可能免不了遇到坎坷困难,但还是踏实坚持、绝不“摆烂”,这样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是一句“没苦硬吃”就能定义的。特别是当“没苦硬吃”总体上是为了更多人好,这种牺牲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不能成为被鄙夷或嘲讽的对象。至于享受一种舒适轻松的生活,当然是人们应有的权利,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但和“没苦硬吃”一样,也不能走向极端。超前消费,挣一个花俩,造成信用透支,这种“福”还是别享了吧!

“没苦硬吃”和“没福硬享”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只要不过分,其实都没问题。但这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千万别让词语的滥用消弭了理性的沟通。(李秋河)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