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这提醒着人类关注土地荒漠化和干旱的问题。我国西藏独特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本地的可持续发展,还对全球气候和国家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区在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为守护高原生态贡献力量。
在防治荒漠化上,坚持科学治沙,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科学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以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为支撑,以示范区引领、封禁保护区筑基,重点治理大江大河、沙尘源区、沙化草原等关键区域。因地制宜布局治沙项目,将乔灌草种植与工程固沙相结合,通过造林种草、封育管护、水土治理、节水灌溉等措施,系统恢复林草植被,筑牢高原生态屏障。特别是,科技在我区防沙治沙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广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科学防沙治沙取得新进展。山南在雅江河谷防沙治沙工作中,总结形成了“截沙源、降风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谷防沙治沙技术体系,采取“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紧跟、多措并举集成、实现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推广示范了草方格、树枝、砾石、尼龙网沙障等机械固沙措施,为加快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应对干旱问题上,各地各部门提前谋划、积极行动、全力以赴。例如,通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来缓解旱情已比较普遍,有的地区气象部门紧盯天气系统演变,抢抓云水条件最佳窗口期,在目标区域实施精准催化作业,有效增加降水强度,补充湖泊及湿地水资源,增加土壤墒情,促进荒漠植被萌发,有效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全民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生态效益,还需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老百姓参与工程建设不仅增加了收入,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通过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广大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建设,带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生态文明,提高广大群众对防沙治沙建设的意识。近年来,我区在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挑战依然存在。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制度保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让雪域高原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