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常熟市总工会推出工会“一元餐”,计划每月为加入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1000份“一元餐”。其中,500份为线上券,500份为送至各新业态行业工会的线下券,劳动者凭券核销后仅需支付1元即可享用价值15元的套餐。(见7月29日《工人日报》)
“一天忙到晚、两头来回跑、三餐不规律”,这是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生活状态的写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其工作特征的缘故,每天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休息和用餐时间不稳定,“一日三餐”往往是草草应付。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这个就业群体的数量与日俱增,他们能不能按时吃饱吃好、在城市里的获得感如何,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要想留住一个人的心,先得留住他的胃”——这句老话在城市治理中同样闪烁智慧。常熟市总工会推出的“一元餐”暖心工程,通过“小切口”彰显“大关怀”,以看得见的实惠增强劳动者获得感,逐步构建起“入会有甜头、在会有盼头”的服务体系。
事实上,除了常熟市的“一元餐”,很多地方也在持续加码“爱新餐”专项工作。比如,有的地方工会组织联合其他部门和企业推出“骑士餐”“平价餐”;有的地方工会驿站与社区食堂共享空间,开设暖“新”食堂;有的地方工会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定向发放优惠券、满减券等补贴,用于订餐费用减免等。这些做法是对全国总工会联合平台企业开展“工会爱新餐”专项工作的进一步探索和落实,备受好评。
从一座座城市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态度里,我们可以品出城市的人情味,更能看出城市的治理水平。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而言,一份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的“爱新餐”不仅是能量补给,更是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具象化体现。那些跳跃在味蕾里的温情,终将化作“吾乡何处”的答案——最动人的城市治理智慧,藏在一饭一蔬的人间烟火里。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达84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1%,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新生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吃了么”这一最朴素最实在的需求,看似是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其实也是关乎社会文明、人文关怀等宏大主题的大问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穿梭在城市的“润滑油”,其付出应被看见、被温柔以待。从解决“就餐难、就餐贵”为切口关爱这一劳动群体,恰逢其时。期待更多地方行动起来,让更多奔忙的“小哥”能吃上物美价廉的饭菜,感受到“此心安处”的温度与关怀。这是对劳动价值的一种礼赞,也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温暖注脚。 (苏尚久)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