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委书记 敖刘全
在全区上下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林芝市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既饱含着对边疆人民的深切关怀,又体现着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林芝将坚决扛起“同是收信人”的责任担当,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的实际行动把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积极贡献。
提升站位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亲临西藏视察指导,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形成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有力推动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林芝市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不仅是对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丰富和完善,更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只有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才能更好地推动重要回信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我们近年来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回信中对4年来嘎拉村的发展变化倍感欣慰,既是对林芝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极大鼓舞,更是对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的莫大赞许。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林芝关爱至深,先后三次视察西藏都莅临林芝,从生态旅游、城市规划、民族团结等方面寄予殷殷重托,并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川藏铁路、雅下水电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实施。二届林芝市委牢记嘱托、抢抓机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不仅逐步解决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而且不断厚植发展基础。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完成268亿元、180亿元、18亿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22%、25%、16.7%。今年上半年,更是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仅固定资产投资就完成210.75亿元、同比增长117.9%。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就是要从每一步发展、每一点进步、每一项成效中,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无比正确,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鼓舞与殷殷嘱托转化成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我们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殷殷嘱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对嘎拉村村民“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的朴素表达点赞,这既是西藏各族群众发出的共同心声,更是我们党长期经营西藏打下的最牢固执政根基。二届林芝市委坚持“管肚子”与“管脑子”并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切身感悟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把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作为重点,累计整顿提升14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清零”“提质”工程,创新设立联村党委,打造全国基层党组织示范点2个、全区115个,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稳定、守卫边疆领土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就是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林芝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切实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和奋进之力。
(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我们践行宗旨为人民的激励鞭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叮嘱嘎拉村村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既是对每名党员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极大鞭策,也是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殷切期望。二届林芝市委,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坚持以“一村一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农牧民收入、乡村公共服务“四个不平衡”问题;坚持以“小切口”改革,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分别增长9000余元、6000余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激励鞭策有效转化为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我们服务大局立新功的更高期许。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对促进民族团结、抓好生态保护、发展优势产业、加快边境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针对的都是西藏工作的重点难点,瞄准的都是西藏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是对落实好“四件大事”寄予的殷切希望,更是与时俱进的精准指导。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以王君正书记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积极应对“五期叠加”阶段性特征,围绕“四件大事”,部署推动“四个创建”抓好落实。林芝结合实际,把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融入建设“两地五区”中奋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坚持一切力量、所有工作都向“四件大事”聚焦、都向“四个创建”聚力,以推动林芝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将其落到实处。
砥砺奋进 坚决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落实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彰显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又明确了西藏的发展目标。林芝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未来随着川藏铁路、雅下水电工程的建设运营,不仅为林芝带来战略性、持续性、全方位的发展机遇,也必定为全区乃至全国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将立足发展现状,抢抓机遇、细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林芝见行动。
(一)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的殷殷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决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以发展、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中心作用,把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有效赋能到开展反分裂斗争、网格化加强社会治理、守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范公共安全领域风险隐患的全过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造更多“石榴籽一家亲”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特色品牌,进一步密切与其他省市经济、文化、人员双向往来,不断拓展各民族嵌入式融合发展实践。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五个有利于”标准,深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二)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殷殷嘱托,把“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全力服务保障“国之大者”,在加快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坚持把所有工作、所有力量都向雅下水电工程倾斜,进一步强化央地协作,落实落细移民搬迁、要素保障、征地拆迁等重点任务,以万全准备做好服务保障。紧盯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带来的投资拉动点,强化招商引资、撬动社会投资、积极促进消费,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争取更多纳入国家、自治区项目规划总盘子。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打造以巴宜为区域核心城镇,米林为区域副中心城镇,其他重点城镇为节点的“一核一副多点”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不断放大先行先试红利,加紧谋划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点。发挥国际大型活动赛事的虹吸效应,深化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完善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措施,推动更多林芝产品走出“国门”。深化“一村一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扩大“小切口”改革推进面,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急难愁盼问题。
(三)坚定不移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的殷殷嘱托,持续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持续推进种植养殖产业和藏药为重点的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推进以清洁能源、绿色建材、天然饮用水、林下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提标扩面,积极谋划以高载能产业、数字经济、低空产业为主的未来产业试点布局。深入实施特色文旅产业培育工程,做强“两节一季一论坛”旅游品牌,加快培育“桃花源”品牌,强力推进林芝“人间桃源”建设。加快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积极探索以县级主导、乡镇调配、联村组织的能人带动型发展模式。
(四)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的殷殷嘱托,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标准推进雅尼河谷面山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大气水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积极争创“无废城市”。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基地创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加快推进“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统筹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和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有序发展碳汇经济。
(五)切实筑牢强边固防钢铁长城。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的殷殷嘱托,坚决当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有序推进边境搬迁,加快智慧边防建设,深化拓展“五共五固”结对共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重大工程建设与边境城镇规划衔接,完善边境布局和功能,加快中心城镇和规划内边境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工作,推动更多项目资金向边境倾斜。因地制宜发展边境产业,努力让边境群众腰包更鼓、生活更富、爱国守边意识更强。
嘱托铭记在心,奋进正当其时。林芝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抓手,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改进作风,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落实的中坚力量,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似海恩情、如山厚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