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容量超负荷是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淤血症状和体征是患者入院的主要原因。对此国内外指南均建议患者每天监测体重。但是在心衰患者人群中长期规范的监测体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表明,有80.5%的心衰患者不能做到定期监测体重,仅有不到30%的患者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体重的异常增加。我国学者田芳英等调查显示,46.7%的心衰患者几乎没有或者很少称重。本研究通过综述心衰患者体重管理的意义、方法和方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心衰患者的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期降低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心衰患者体重管理的意义
1.1体重管理是指慢性心衰患者密切监测自身体重,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用药、饮水、限制盐的摄人及利尿剂的使用,并使体重不超过相对正常值范围,达到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效果的自我管理方法。包括如何提高体重监测的依从性、判断体重异常的标准有哪些和出现体重异常波动时如何处理三个方面。
容量超负荷是急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心衰发生时心脏输出量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导致代偿性液体潴留和再分布,中心静脉压和心室充盈压增高,组织间隙液体潴留,继而出现淤血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外周水肿等,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建议,使心衰患者减少容量超负荷的重要方法是长期体重监测及根据体重的变化调节利尿剂用量。与严格限制水钠盐的摄人量相比,指南更推荐使用长期规律的自我体重监测来降低心衰患者的容量负荷,控制心衰症状的复发。国内外研究均表明,体重管理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1.2体重管理依从性现状 心脏衰竭患者往往伴随着钠和水的保留和体重的增加。对此欧洲心脏病学会建议患者每天监测体重,体重监测是预测再次入院的非常敏感的指标,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kg以上,应考虑患者有钠水潴留和病情的恶化。尽管大家都知道监测体重对于一个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体重管理的依从性现状不是特别理想,甚至是很差,有研究表明能够规律地监测体重的不到50%。研究发现,仅有19.5%的心力衰竭患者能够定期监测体重,70%以上的患者不知道异常的体重出现时如何正确处理。长期规律监测体重在心衰患者群体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对于心衰患者监测病情及降低体内液体潴留是非常重要的。心衰患者自身知识缺乏是其自我监测体重依从性较差的最主要原因。因不了解心衰疾病及长期体重管理的相关知识,每天监测体重的重要性没有得到患者的认可,更没有意识到长期坚持每天测体重的目的是监测体内有无液体潴留,进而调整利尿剂的使用和水钠盐的摄入量。
2 心衰患者体重管理的方法
每天体重的变化是最可靠的监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利尿剂剂量的指标,可训练出院的心衰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体重调整利尿剂剂量。患者每日晨起如厕后,穿重量相同的衣服(如睡衣)使用同一体重计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如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kg以上,应考虑患者有钠水潴留,需要利尿或加大利尿剂的剂量。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注意监测血钾和血钠水平,避免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发生,适当给予补钾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钠限制<2 g/d,入量限制1.5~2L/d;限钠(<3 g/d)有助于控制NYHA心功能Ⅲ~Ⅳ级心衰患者的淤血症状和体征;一般不主张将严格限制钠和入量扩大到轻度或稳定期心衰患者。
3 心衰患者体重管理的方式
3.1 医院随访
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2~3个月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高达15%和30%。指南推荐对出院心衰患者进行多学科疾病管理,出院后3天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出院后7~14天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病情稳定后改为1~2个月1次。容量状态评估是门诊随访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辅助检查结果等,指导患者如何服用利尿剂、限钠、限入量等。专业医生将142例出院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干预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电话随访,通过《CHF体重管理问卷》来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重管理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表明体重管理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水平,降低12个月内因心衰再入院次数,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专业医生将68例住院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干预组进行体重监测和体重突然增加的应对技能的培训,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结果表明体重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监测体重的依从性和心衰相关的再入院次数。
3.2 社区全科团队管理
指南推荐接受最佳治疗的稳定性心衰患者,可转诊至基层医疗中心进行长期随访,监测治疗的疗效、疾病进程以及患者的依从性。专业医生将108例社区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干预组统一发放电子秤,指导患者规范监测体重,根据体重、自觉症状调整利尿剂、限钠、限入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进行随访,第1个月每周随访1次,第2、3个月每2周随访1次,第4个月起至第12个月每月随访1次。结果显示干预组再入院、心衰发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服用利尿剂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3.3 家庭自我监测
3.3.1 体重监测日记
多项研究表明,自我保健培训可减少心力衰竭相关住院。体重监测是高频自我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患者监测其体积状态,也是最有临床意义的方法。专业医生对216例心衰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初步的自我护理培训,随后进行了电话随访以加强教育,强调了每日体重监测的重要性。所有患者都提供了数字式浴室秤和日记,他们在日记中记录他们的每日体重。 干预一年后发现记录体重监测依从性≥80%的患者的HF住院率在统计学上明显低于那些在随访12个月内依从性<80%的患者。表明日记记录的依从性测量可以准确地确定与HF相关住院治疗风险降低相关的最佳自我护理。
3.3.2 基于体重的利尿剂自我调节
专业医生将35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干预组给予体重管理指导及干预,根据体重变化指导患者使用利尿剂。出院前讲解体重监测的重要性,掌握体重异常变化的标准和发现体重异常后的处理方法,进行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随访1次,第2个月每2周随访1次,第3个月起至第12个月每月随访1次。结果显示干预组再入院率为11.83%,明显低于对照组组的33.14%,表明以体重变化指导患者使用利尿剂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4 小结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监测体重虽然一定程度上受一些外界的因素影响,但很多数据表明能坚持和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体重,不管在生活质量上或者再入院率上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对于心衰患者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于一个心衰患者来说及时监测自己的体重和控制好自己的体重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缓解心衰症状、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江珍)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