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拉萨内河左岸的仙足岛、太阳岛与市区之间河道裸露、荒滩杂乱,这不仅影响城市风貌,而且制约生态发展。随着拉萨两岛内河绿色生态廊道提升工程项目的推进,如今,这里水清岸绿成为常态,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城市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也美起来了。
提高内生动力,让城市更宜居。拉萨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治理,对两岛地区沿线河道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桥梁工程、滨水生态提升工程等,消除了水闸老化、结构损坏等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内部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对周边居住环境的威胁,给城市拧上“安全阀”。治理污水排放、清除淤泥,减轻水体污染,进一步维护河湖的生态健康,提升周边人居环境品质。还建设含步行廊桥,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出行问题,实现了车行和步行分流,规范了交通秩序,提高了通行效率,保障了周边居民出行安全。河畅筑基、水清赋能、人和聚力,为这座城市注入“活力源泉”,唤醒城市内在驱动力,持续增进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改善生态条件,让城市更宜养。深耕“水润城,绿满城”的理念,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增加了数万平米的绿化,打造花草滩、湿地滩等不同的滩地景观,在某种程度,它既发挥了净化水质、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又为鸟类开辟了栖息和觅食的空间,也为鱼类打造了回流通道,吸引了赤麻鸭、斑头雁等水鸟在此栖息、觅食。通过水闸的改造调蓄,可挡住拉萨河主河的洪水进入内河,形成宽阔的水面,让内河四季常流,冬季还能活水润滩,为鱼类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有助于增加鱼类种群数量,丰富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鱼能洄游、鸟能栖息、水能自净,以最小的干预修复了拉萨河的生命系统,有利于不同区域间动物的活动与交流,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改造景观,让城市更宜游。在改善两岛内河滨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两岛内河绿色生态廊道工程还着力构建生态亲水空间,建成了数公里的滨水步道,串联起景观栈道和数十处休闲坐凳,还有亲水石滩等,为居民提供了散步、观景、休闲小憩的好去处。夜晚的光彩亮化工程和水幕电影,也为居民增添了夜间休闲娱乐项目。此外,将诗歌、西藏特有动植物、藏地习俗等融入生态工程设计中,使廊道成为文化“展示窗”,让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当地文化,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交流。生态示范、文化展示、休闲娱乐,每一处都透着“用心”,这种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改善切实提高了民生温度,让更多来藏游客从“短暂路过”变成“驻足停留”,自带一种“让人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的魅力。
以水为脉络,将居民生活、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紧紧相连,平衡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岛的蜕变,是西藏生态建设的鲜活的样本,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写下生动注脚,让世界看见了高原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一面。(何敏)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