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云南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小学2022年被发现是“零近视”后,该省今年又新增两所“零近视”学校——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腊福小学与戈的小学。这两所小学323名孩子无一近视,视力全部在5.0及以上。三所“零近视”小学像一面镜子,启示我们:教育的成果,不仅可以体现在成绩单上,也可以映照在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睛里;好的教育可能不需要高昂的代价,而需要回归常识、回归自然、回归儿童的天性。
这三所学校之所以能实现“零近视”,其共同之处在于保障学生每日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从晨跑到大课间在操场追逐奔跑,从体育课上学习传统民族舞蹈到课后参与农耕劳动,孩子们的日程被自然光填满。充足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的双眼长期处于自然光的环境之下,远离了电子屏的蓝光辐射和近距离读写带来的视觉压迫。也就是说,在这些学校,户外运动不仅是强健体魄的手段,更成为保护视力的独特屏障。
医学研究早已证实,户外运动是预防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免费良药”。眼轴过长正是近视发生的主要诱因,自然光线中的特定波长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可有效抑制眼轴过度增长。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内眼科权威机构均明确建议,青少年每日需保证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以预防近视。
然而,在升学焦虑的驱动下,多进行户外活动的科学建议常常被忽视。此外,一些学校还因安全顾虑压缩课间时长,孩子们被迫陷入室内化的学习与生活模式,其结果是,教室课桌与电子屏成为主要活动场景,双眼长期处于近距离用眼状态。因此,只有切实落实科学建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户外活动,方能扭转学生近视多发势头。
当然,户外运动并非预防近视的唯一良药,对此需要避免教条化的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适宜的照明环境、每用眼40分钟远眺5分钟的“20-20-20”法则,这些科学用眼习惯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除此之外,定期视力检查与早期干预等,都是近视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近视的原因很多,不可过度依赖于单一的预防举措。
此外,在借鉴“零近视”经验时,还需避免出现过犹不及现象。比如,为追求“零近视率”而强制学生过度运动,甚至忽视其他健康问题。类似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更可能对儿童身心造成伤害。预防学生近视应建立在科学、适度、可持续的基础上,需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平衡运动与学习、健康与发展等关系,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多所学校实现“零近视”,为预防学生近视指出了一条明道。若想让“零近视”学校从奇迹变成常态,关键在于让学生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落实好课堂坐姿矫正与眼保健操等其他措施,从而形成完整的近视防护网络,让“小眼镜”在校园内逐渐减少。 (唐传艳)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