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破圈”与“守正”:论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的流量密码与价值引领

2025年10月24日 21:2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积极布局新媒体平台,既面临扩大传播影响力的“破圈”需求,也承担着坚守社会责任、传递主流价值的“守正”使命。本文系统分析了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实践,发现其通过内容形式创新、互动机制增强以及传播渠道拓展等方式,显著提升了用户关注度与参与度,实现了有效的“破圈”传播。同时,主流媒体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内容的价值引领功能,在热点事件中主动发声,弘扬正能量,体现出“守正”的政治担当与文化责任。“破圈”与“守正”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整体。主流媒体应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避免过度娱乐化与价值偏移,通过优化内容生产机制、强化平台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与传播效果的双赢,为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生态贡献积极力量。

一、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背景与研究框架

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信息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即时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主流媒体积极布局新媒体平台,既面临着扩大传播影响力的“破圈”需求,也承担着坚守社会责任、传递主流价值的“守正”使命。新媒体环境的变革对主流媒体的传播理念、内容生产机制和话语表达方式提出了全新挑战。

通过对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发展背景的梳理,本研究旨在为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生态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关注主流媒体在技术融合过程中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其在平台算法逻辑与用户偏好把握方面的经验与挑战。同时,研究也将深入分析主流媒体如何平衡流量追求与价值守护的关系,探索优化内容生产机制、强化平台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

二、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的“破圈”实践与流量密码分析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主流媒体为突破传统受众圈层、实现有效“破圈”,将内容创新与形式变革置于核心位置。面对信息传播日益碎片化、即时化的趋势,单一、僵化的传播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生代用户的审美与参与需求。主流媒体开始主动调整内容叙事逻辑,从过去侧重于宏大叙事与单向宣导,转向更注重个体视角、情感共鸣与生活化表达。

形式上的创新同样是“破圈”的关键驱动力。随着短视频、直播、互动H5等新兴形态成为信息消费的主流,主流媒体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对传统新闻产品进行视听化、交互化改造。重大主题报道不再局限于长篇通讯或评论员文章,而是被拆解为系列短视频、动态图解或线上互动专题,通过视觉冲击力与沉浸式体验吸引用户关注。

平台适配是内容与形式创新落地的重要环节。不同新媒体平台拥有迥异的用户画像、内容偏好与算法逻辑,主流媒体需针对微博、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等渠道进行差异化运营。在短视频平台侧重视觉冲击与情绪共鸣,在社交平台强化互动与话题发酵,在社区型平台注重知识分享与深度种草。通过构建多平台协同的传播矩阵,实现内容的一次创意、多元生成、全网分发,最大化拓展受众覆盖范围。研究表明,主流媒体若能精准把握各平台特性,完全有可能实现跨平台、广覆盖的传播突破。

需要强调的是,内容创新与形式变革的最终目的并非单纯追求流量指标,而是为了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传达。成功的“破圈”实践表明,真正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容,往往能够在信息价值与情感价值之间取得平衡,既提供新知与见解,也激发共情与认同。

三、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的“守正”担当与价值引领功能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主流媒体“守正”担当的底线要求。要在开放中确立主导,在交融中谋取共识,确保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不仅要在热点事件中及时发声,更需掌握引导的艺术。主流媒体需要转变话语方式,将宏大的政策语言转化为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表达,在叙事中注入人文关怀与情感温度,使主流价值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文化传承与价值塑造的成效,取决于内容能否真正触动人心、引发共鸣。主流媒体需持续优化内容生产机制,鼓励创作更多有温度、有厚度、有态度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沟通,了解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使文化传播和价值引导更加精准有效。唯有将社会责任内化于每一次内容策划、每一个平台运营决策之中,主流媒体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切实履行好文化传承与价值塑造的光荣使命,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自信贡献应有力量。

四、“破圈”与“守正”的辩证统一与路径优化

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实践表明,“破圈”与“守正”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破圈”旨在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使主流声音突破原有受众圈层,触达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守正”则强调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弘扬主流价值,确保内容真实权威、导向正确。二者辩证统一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全过程,共同构成了主流媒体转型的核心逻辑。脱离“守正”的“破圈”可能陷入流量陷阱,导致内容娱乐化或价值偏移;而没有“破圈”效能的“守正”则容易固步自封,难以适应新的传播生态。因此,实现社会效益与传播效果的双赢,关键在于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主流媒体需在路径上持续优化。内容层面,应坚持以优质原创为核心竞争力,推动表达方式生活化、叙事手法故事化、呈现形式可视化,使主流价值融入日常语境。技术层面,要善用算法推荐、互动机制等平台工具,始终将内容质量与社会责任置于首位。平台运营层面,需建立多矩阵协同传播体系,针对不同渠道特点进行差异化布局,同时加强舆情监测与热点响应能力,确保在复杂舆论场中掌握话语主导权。

此外,媒体机构还需完善内部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团队在守正前提下大胆探索,形成容错试错、持续迭代的内容生产氛围。唯有将“破圈”的传播策略与“守正”的价值引领深度融合,主流媒体才能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中行稳致远,为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贡献积极力量。(作者:西藏日报社 索朗央宗)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