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全媒体记者如何制作视频消息:模式、能力与实践

2025年10月24日 21:5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传播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视频消息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本文以西藏日报各平台实践为观察对象,探讨全媒体记者制作视频消息的模式、所需能力及具体操作路径。

一、全媒体时代视频消息制作的背景与意义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基本格局。对于新闻行业而言,视频消息的兴起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从传播效果看,优质的视频内容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更有效地传递新闻事实与情感共鸣。这也对记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者,更需要掌握画面叙事、音频处理、剪辑包装等多项技能,成为具备跨媒体操作能力的“多面手”。

二、全媒体视频消息的制作模式分析

(一)基于西藏日报短视频新闻生产模式

西藏日报视频号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在全媒体转型中的典型代表,其短视频新闻生产模式展现出鲜明的平台适配特征。强调以移动端用户观看习惯为核心,在内容策划、拍摄剪辑、平台发布各环节形成了一套高效运转的标准化流程。在内容方面,注重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新闻素材,将西藏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与时事热点有机结合,既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又强化了内容的接近性与辨识度。

从生产流程来看,相较于传统电视新闻的拍摄模式,视频号内容更注重轻量化制作,记者常使用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完成拍摄,通过移动端剪辑软件快速处理画面、添加字幕和背景音乐。这种操作方式显著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使突发事件能够实现“即拍即剪即发”。

在平台传播策略上,西藏日报视频号积极探索与用户的互动机制。短视频发布后,运营团队会密切关注用户评论反馈,并适时通过置顶评论、回复互动等方式增强受众参与感。这种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

截至2025年,西藏日报视频号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短视频新闻生产体系,其经验表明,区域性媒体在视频化转型过程中,应当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保证新闻专业性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移动传播规律。

(二)抖音平台特色化视频消息的创作范式

抖音平台作为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其视频消息创作呈现出独特的平台化特征。这种创作方式强调以用户注意力为中心,通过算法推荐机制实现内容的精准分发与高效传播。抖音平台的视频消息更注重娱乐性、互动性与传播爆发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容生态。

在内容策划阶段,抖音视频消息高度重视选题的共鸣性与话题性。选题往往聚焦社会热点、民生话题或情感共鸣点,力求在短时间内引发用户的情感共振。

从制作技术来看,记者多采用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进行拍摄,充分利用平台内置的剪辑工具、特效模板和音乐库,实现快速生产与发布。这种制作方式虽然降低了技术门槛,但对记者的视觉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画面构图讲究冲击力与美感并存,剪辑节奏强调明快流畅,背景音乐的选择需与内容情绪高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抖音平台的竖屏播放模式与传统横屏视频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时充分考虑手机用户的观看习惯,采用更适合竖屏展示的构图方式。

记者需要熟练掌握抖音的算法机制与用户行为特征,通过精准的标签设置、发布时间选择以及互动维护等手段提升内容曝光率。与此同时,抖音平台的强社交属性要求记者具备社区运营思维,能够及时回应用户评论,参与话题讨论,甚至基于用户反馈调整后续内容方向。

三、全媒体记者的核心能力构建

(一)跨平台内容策划与叙事能力

跨平台内容策划与叙事能力是全媒体记者适应多平台传播生态的核心素养。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新闻传播已从单一渠道转向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等多平台协同分发模式。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内容偏好与传播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要求记者必须具备针对性的策划能力,能够根据平台特性定制内容方案,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释放。

在内容策划层面,记者需要深入理解各平台的算法推荐逻辑与用户行为特征。以西藏日报的实践为例,其在抖音平台侧重运用节奏明快的剪辑、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及悬念式开场,迅速抓住用户注意力;而在视频号则更注重信息的完整性与权威表达,叙事结构相对严谨。

叙事能力的构建要求记者突破传统文字思维的局限。视频新闻的叙事逻辑以画面为核心,通过镜头语言、字幕等元素共同构建新闻场景。不同平台的叙事风格也需灵活调整:抖音倾向于碎片化、轻量化表达,视频号则允许更深入的背景阐述。

截至2025年,社交平台的算法规则与用户偏好仍在快速演变,记者需保持敏锐的学习意识,及时跟踪平台动态,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评估内容效果,不断优化创作策略。

(二)视觉表达与技术应用能力

在视觉表达层面,记者需具备将抽象新闻事实转化为具象画面的叙事能力。记者应善于通过镜头角度、景别变化、运动轨迹等视觉元素传递信息内涵。同时,视觉表达还需考虑新闻题材的差异性:时政新闻讲究画面庄重稳定,社会新闻可适当运用活泼的剪辑节奏,民生报道则需体现贴近生活的真实感。

技术应用能力体现在对视频制作全流程工具的掌握上。当前,智能手机已成为电子新闻采集的主要工具,记者需要熟练运用手机拍摄功能及配套剪辑软件完成轻量化生产。

全媒体记者的视觉表达与技术应用能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跨平台策划、叙事能力相互支撑。优秀的视觉表达能够增强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而娴熟的技术应用则为创意实现提供保障。在信息过载的移动传播环境中,只有将专业新闻判断与先进视觉技术有机结合,才能制作出既有传播力又有影响力的视频消息作品。

四、实践路径与发展建议

媒体机构应建立标准化的视频生产流程,明确从选题策划、现场采编到后期制作各环节的职责分工与质量要求。技术层面,应加大移动化采编工具的投入,为记者配备轻便高效的拍摄设备与剪辑软件,同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素材的跨部门流转与复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基础技能培训与专项实战演练相结合。培训内容需覆盖镜头语言运用、跨平台叙事策略、数据分析方法等,并引入案例教学与模拟项目,帮助记者在真实场景中提升综合能力。鼓励记者参与多平台运营实践,深入理解不同渠道的用户偏好与传播规律,逐步形成个人创作风格。

针对可持续发展,可探索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优质视频作品给予认可,激发记者的创作热情。同时,加强跨部门协作,推动文字、摄影、视频团队的优势互补,形成协同生产合力。通过制度、技术与人才的系统化建设,全媒体记者将在移动传播生态中持续产出具有影响力与社会价值的视频消息。(作者:西藏日报社 明吉)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