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叶飘零,化作诗人笔下的伤感,藏北羌塘的秋天却正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铺陈它的壮美。在这里,秋天不是凋零的前奏,而是生命力的盛大展示——在金黄的草场与湛蓝的天空之间,牧人的身影、成群的牛羊,以及那一堵堵褐色的文化牛粪墙,共同构成了一幅震撼心灵的高原秋景图。
羌塘的秋色,首先弥漫在牧人与牲畜的呼吸之间。经历了夏季水草丰美的滋养,牛羊在秋季迎来了最膘肥体壮的时节。它们不仅是牧民家庭的经济支柱,更是高原生命的流动风景。当清晨的阳光洒向草原,牦牛群踏着露珠走向牧场,那沉稳的步伐与牧人悠长的吆喝声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游牧文明的坚韧与智慧。每一头低头啃食秋草的牦牛,都是羌塘秋天不可或缺的音符,它们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生命与自然的水乳交融。
昔日燃料,今日艺术。牛粪墙在羌塘实现了华丽变身,通过艺术创作,它从生活燃料跃升为文化符号,以其斑斓的色彩与独特的生态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承载民族文化的新载体。在外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的牛粪,在高原牧区却是生活“必需品”。秋季是储备过冬燃料的关键时期,牧民们将牛粪细心收集,掺入麦秆屑和干草,搅拌均匀后一块块甩在墙壁上晒干。这不仅是一项生活技巧,更是一种生活艺术的传承。那些整齐排列的牛粪饼,在秋阳下由深褐色渐渐变为浅黄,如同大地的勋章,记录着牧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当我们透过屏幕凝视羌塘的秋色,看到的不应只是异域风情,更应是一种生命哲学的展现。羌塘牧民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占有多少,而在于与自然达成多么精妙的平衡;幸福的真谛不在于追逐浮华,而在于守护那些真正温暖心灵的东西——比如冬日牛粪炉火带来的温度,比如世代传承的游牧文化赋予的身份认同。羌塘的秋天,在牛粪墙的斑驳纹路里,在牦牛群的低沉叫声中,静静地诉说着关于生命、关于坚守、关于智慧的故事。这个秋天,让我们将目光投向那片高原,在牧歌与粪香交织的羌塘秋色里,找回生命本真的温度与力量。(金阿次仁)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