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拉萨

平安让百姓更幸福 和谐让生活更美好

2015年01月21日 17:37    来源:西藏日报    记者 王珊
分享到:    

达桑是八廓街96号便民警务站的民警,每 天,他都要和同事一起在老城区一带巡逻近7个小时。“这样一方面起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达桑解释道。在老城区开小吃店的多 吉,对于巡防力量的加强深有感触:“巡逻的人多了,时间也长了,最明显的就是小偷小摸的事件减少了。”

遍布拉萨城乡主要街区的110便民警务站是拉萨市复合型网格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110便民警务站担负着街头治安巡控、接警出警、交通管 理、服务群众、法制宣传、掌握动态、备勤处突等工作职能。数据显示,拉萨市着力打造“3分钟警务服务圈”,全面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已形成“空中布 网、地面布警”的立体式防控网络。去年12月13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度全国38个重点城市《公共服务蓝皮书》中,拉萨市公共安全感继续名列榜 首。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

“现在,我们社区的大街小巷、大院都有治保、组长、户长等全天巡逻,社区从未发生居民被盗及火灾等安全事故。”家住城关区木如社区的扎珍老阿妈告诉记者,社区有了巡逻员后,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了。

“以前社区总是有许多事要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现在就不同了,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每个网格工作人员都有明确负责的事项,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了,为我们更好地运用网格化管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带来了方便。”有着16年社区工作经验的拉萨市鲁固社区工作人员巴桑卓玛说。

作为中央确定的全国38个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综合试点地区之一,从2012年初起,拉萨市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创新思路、集成要素、 整合资源、改进方法,围绕实施“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的工作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把实行网格化管理 作为践行为民宗旨、畅通民意渠道、满足群众诉求的重要抓手,以城关区为试点,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将社区(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根据 人、地、事、组织、房屋等基本情况,将网格划分为住宅、企事业单位、宗教场所、综合等5种类型,并根据社会管理秩序、治安环境状况,将网格划分为日常管 理、重点关注、综合治理3个等级;将居民事务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防控等民生需求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当中,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不 畅、解决问题不及时的现象,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符合拉萨实际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新路子。

有了“双联户” 邻里更和谐

扎西多吉是居住在城关区扎细街道幸福社区的一名退休干部,被社区居民推荐为联户代表以来,扎西多吉跟原来陌生的邻居熟悉了起来,对社区内的大小 事情都了如指掌。通过日常走访,他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第一时间报告社区工作人员解决。如今的扎西多吉,像社区各个家庭的“家长”,带领大家和睦 共处。

自“双联户”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拉萨市已初步构建了纵向覆盖广大农牧民群众,横向遍及各职能部门、行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治理模 式,形成了以党委政府引导、基层群众广泛参与,以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中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社情民意一传到顶、政策措施一通到底”的良好局面。

完善机制保驾护航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方面,拉萨市健全完善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履职督办和问责机制,推进民生问题从事后化解向事前预防、事后责任追究向事前督办问责转变。并不断健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设立群众工作部,让群众话有处说、难有人帮、冤有处伸。

据悉,拉萨市以“三进四同三一”活动为载体,深化党员干部联户工作,健全完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制度,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 众疾苦、疏导群众情绪、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出台《拉萨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 制》,建立健全等级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包案制度,大力推进市、县(区)实行联合接访,加快涉法涉诉信 访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工作机制,改革创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