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拉萨 > 社会万象

执法人员取证难 乘客说班车紧张所以坐黑车

2015年03月21日 11:1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一些市民表示,自己家的小区附近停着很多非法营运车辆,这些车辆的驾驶员经常与居民发生争执,有时候居民开车回家,却被停在路边的非法营运车辆堵在巷口,当居民与驾驶员交涉,要求对方把车子挪到一边时,驾驶员的态度也不好。

为什么非法营运车辆索性就停在汽车客运站周边,执法人员在查处非法营运车辆时都遇到过哪些问题和困难,居民明知非法营运车辆有安全隐患,却还要乘坐呢?

执法取证难

乘客不理解不配合

拉萨交通综合执法支队每天都要安排几组执法人员,在拉萨市区内和拉贡机场高速路口对营运车辆进行检查,整日地风吹雨淋日晒,让所有路查人员的皮肤都变得黝黑发亮。尽管他们在工作上都十分努力认真,但还是有很多乘客对他们的工作非常不理解。“司机是我们家的亲戚,我们坐亲戚的车也要被查啊?”这是执法人员在对营运车辆进行检查,以及对涉嫌非法营运车辆进行调查取证时经常遇到的情况。

拉萨交通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工作,路查执法人员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哪些车是非法营运车辆,但为什么在取证的时候就这么难呢?该负责人说:“居民们乘坐的非法营运车辆,很多人与驾驶员都是同一个村的,大家总觉得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向着驾驶员说话,面子上过不去。”此外,觉得执法人员检查非法营运车辆,核实情况后,再安排自己乘坐班线车抵达目的地很耽误自己时间的市民不在少数。

因此,执法人员将乘客和驾驶员分开进行询问时,这部分乘客都表示和驾驶员是亲戚,驾驶员并没有向自己收取乘车费用。但当驾驶员进一步询问,比如驾驶员的姓名时,乘客却答不上来了。

非法营运车辆多

需多部门联合执法

非法营运车辆多数存在于拉萨的哪些地方呢?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傍晚6点,汽车客运站下班以后,每当有市民经过,尤其是看到拉着行李箱的行人时,一些私家车的驾驶员便殷勤地上前询问“xx去不去,快得很。”当行人表示正要去的时候,这些私家车的驾驶员还帮忙将行李箱放在车辆的后备箱中。为了维护西郊汽车站周边的秩序,拉萨交通综合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还经常在晚上到汽车站周边进行检查。

此外,居住在统建社区的一位居民表示,东郊汽车站对面的几条小巷里经常停着很多非法营运的面包车,这些车辆把原本宽敞的道路都占用了,这也让周边的居民觉得很苦恼。为了让非法营运车辆驾驶员将原本宽敞的道路还给居民,大家与社区居委会、附近的警务站都交涉过,但都没有得到解决办法。

针对停在汽车客运站周边的非法营运车辆,该负责人表示,每天执法人员在巡逻时,都要在这附近待一个小时,但这些车辆的驾驶员一直在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战”。当他们看到执法人员过来了,就发动车辆马上离开,但当执法人员继续到其他地方巡逻时,他们又把车开回来,停在汽车客运站周边。

该负责人说:“我们只能对发生运输经营行为的非法营运车辆进行取证后,才可以根据相关法律对其处理,但是这些车只是停在这里,并没有发生运输经营行为,执法人员也不能直接对他们进行处罚。”

由于车辆随意停放、占道、车辆驾驶员随意喊客等行为,都属于不同的监管机构及部门的权责范围,仅靠拉萨交通综合执法支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拉萨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希望能由政府部门牵头,公安、交警、运政、城管等相关部门联动执法,将客运站周边等地的非法营运车辆问题解决好。

居民说法

知道“黑车”有风险

但班线车发班密度不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记者,其实通过媒体及相关部门的宣传,他也知道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存在很大的隐患,但是班线车的发班密度不够大,有时候要等好长时间才能坐上车,遇到有急事的时候,只能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了。

“虽然现在去达孜县有公交车了,只需要1元钱就能过去,能给大家节约不少乘车费用,但是有时候站在公交站等半个小时,也不见一辆公交车驶来,等车花费的这些时间,我坐‘黑车’的话早就到了。相信多数年轻人都宁愿冒一点风险,多花些钱,也不愿意将时间都浪费在等车上。”这位市民说道。

这位市民表示,如果班线车的数量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大家肯定都愿意去坐有正规手续的班线车,这样非法营运车辆也没有生存的空间,执法人员在整治的时候也会轻松不少。(记者 陈雯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