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雨季,城市积水和城市周边的山洪总是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承受能力,也拷问着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措施建设的合理程度。目前,正值拉萨雨季,不少路段严重积水,而且周边山洪还威胁着部分城区,当巴社区年年被淹,一直未彻底解决,日前当巴社区遭遇今年雨季以来的强降雨,部分商户和居民又被淹,当巴社区是每年雨季的“焦点”。为了详解拉萨及其周边山洪易发区域,记者实地走访拉萨次角林村、柳梧乡、娘热乡和当巴社区。
当巴社区
当巴社区目前基本没有防洪渠,当巴社区紧邻中干渠,本应该像娘热乡那样修建一条防洪通道,通向中干渠,山洪从当巴沟下来直接排到中干渠,但是这里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连续几年山洪下来直接流到北京西路上,北京西路一时间变成“河”,商户和居民被淹,每年如此,当巴社区居民苦不堪言。
综合拉萨周边的这几处山洪易发区域,当巴社区的问题目前是无法解决的区域,“去年雨季我们被淹了五六次,今年第一次被淹,大家年年听到风声说是要整修,但是每年都这样,早就习惯了。”一位居民说。每到雨季,意味着会有山洪,意味着夜雨来袭,就得彻夜不眠,时刻准备着堵水,这个事件也拷问着相关部门,难道让当巴社区“逢雨必淹,年年如此”下去。
次角林村 柳梧乡
沿着平整的上山公路,次角林村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刚刚下过雨,山洪沿着河沟发出轰轰的响声,公路两侧分布着村子里的居民,每家每户都把家里的积水排到路边的排水通道,而路旁的排水通道直通山脚的防洪渠。
据次角林村的居民说,这里几年前常常暴发山洪,有居民经常被淹。山洪冲下来,堵也堵不住,没有防洪渠道,山洪到处漫溢,一发不可收拾。但是近年来,次角林村已经修建了具有一定排洪能力的防洪渠,但是在上山的途中可以看到,从山上下来的洪水只是沿着常年冲刷出来的河沟流向山脚的防洪渠,“这些河沟是日积月累冲刷出来的,河沟的边缘并没有进行加固,遇到强降雨,河沟承载能力有限,洪水漫出来,到时候遭殃的还是住在河边的住户。”一位居民说。
柳梧乡依傍在山体下,目前柳梧乡里没有完善的公路,进村都是泥土路,雨后,路上全是泥巴,行人无处下脚。而这里几年前,也是山洪重灾区,“我住在村子几十年了,小时候每到下雨的夜晚,我们全家都不能睡觉,雨势太大,山洪下来,就得时刻准备着堵水。”村里一位老人回忆说。
柳梧乡近几年没有居民被淹的情况,但是山里的洪水依然靠冲刷出来的河沟排水,而防洪渠远在山脚下,山洪沿着这些冲刷出来的河沟流到防洪渠,和次角林村的排洪模式一样,并未加固的河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承载强大的山洪,而山洪漫溢出来之后,会殃及周围居民。
娘热乡
娘热乡,紧邻流沙河,娘热乡里的防洪渠基本修建完善,该乡的防洪渠直通流沙河,流沙河河道宽敞,完全能应付因为汛期到来而要承载的强大水流。
娘热乡、次角林村和柳梧乡防洪渠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防洪渠修建在山脚下,山洪主要还是沿着冲刷出来的河沟排泄到山脚的防洪渠,而这些冲刷出来的河沟旁边,甚至两侧都有居民居住,这些隐患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遇到大雨,山洪暴涨,这些河沟都没有加固,任山洪肆虐,居民还是要被淹,这很值得人深思。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