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拉萨

尼木县藏香发展:小村“圣香”飘万里

2016年09月09日 09:4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杰
分享到:    

尼木藏香,是拉萨市尼木县生产的藏香,尼木县的藏香制作历史悠久,以其在制作过程中环保且独特的原料配方深受广大群众青睐,是西藏最著名的藏香原产地之 一。一直以来,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村民在制作藏香的程序上一丝不苟,将制香手艺流传至今,藏香文化已经完全渗透到了藏族文化中。

图为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村民在制作藏香。记者 次旺 摄

潺潺的吞巴河畔,安宁祥和的吞达村里,流传千年的藏香散发出悠悠香气在这里世代萦绕。这里就是著名的尼木藏香的发源地。

尼木藏香的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尼木藏香以尼木县吞巴乡为主要生产基地。千百年来,吞巴人依靠这里充足的水源、优越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别出心裁的工具及独到的藏香制作工艺和配方,生产出了闻名遐迩的“尼木藏香”。

配方秘而不宣 过程漫长严谨

藏香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青藏高原特有的三十余种藏草药,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而且还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预防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增强睡眠等独特的医疗功效,对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

尼木藏香被誉为西藏第一“圣香”。其配方秘而不宣,据说有三十多种藏草药配制而成,制作过程漫长且严谨。红白相间的藏式院落前,挂满干牛粪的矮墙下,年轻 的藏香制作技艺传承人次仁多吉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石头矮桌上摆放着青稞酒,大家一边喝着青稞酒,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1300多年的时间里,尼木县吞 巴乡吞达村家家户户都继承了做藏香的技艺。

次仁多吉身旁,堆放着已经晾干的藏香和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丝线,他嘴里含着丝线,熟练地将50来根一捆的藏香缠绕、打结。他告诉我们,他从父辈手中传承了这门手艺,做藏香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制作藏香,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

“做藏香的时候会加入红花、檀香、丁香、当归等药材,加入30多种药材的藏香是最好的,一般市场价在10元一把,加入的药材越少就相对越便宜,现在市场上8元、6元、2元的藏香都有。”次仁多吉乐呵呵地说道。

在西藏有三大名香:尼木藏香、敏珠林藏香、“敏竹梅芭”藏香。其中,尼木藏香被誉为西藏第一“圣香”。它拥有独特的配方,并且在这个人人心存善念的地方,大家对一切生命都充满敬意,尼木藏香在制作过程中不伤害生命,就连制作藏香所使用的吞巴河水里都是没有任何生物的。

游客姜先生告诉记者:“在拉萨的时候就听本地的朋友说这里的藏香很好,听说在家里燃藏香对身体也有好处,来这里当然要买一些带回去。”

用心制作 确保质量

由于藏香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宗教礼仪上,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求一切都要以圣洁为主。

“制作藏香的时候要以手工在专用的制香器具上将糊状的药材和柏树汁液混合在一起制作成条状,将成型的藏香在室内阴干。”次仁多吉说,“藏香是佛前供奉的必 然之物,所以在揉搓前要延续最初的圣洁与虔诚,事前要洗手和清洗器具,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藏香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洗去心中杂念,心如明镜。”

次仁多吉告诉记者,在制作藏香过程中,晾晒尤其重要,要在阳光充足但温度不能太高的地方摆放,这样才能够使香料更多,香味更纯正,经过两到三天的晾晒,便可以包装了。

乡村更漂亮  “圣香”飘世界

尼木县作为藏香的主产区和原产区,其制作技艺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党和国家对吞达村的支持,2011年,西藏自治区住房与 城乡建设厅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为这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量身定做了发展规划,村里建起了安居房,修起了水泥路,兴建了旅游景区。

随着游客的增多,藏香不再只是当地老百姓传统的一种生活用品,它也成为了来往游客们必选的吞巴特色“伴手礼”。就在吞达村的对面,来往于拉萨和日喀则的火车在这里停靠,流传千年的藏香将顺着这条钢铁巨龙弥散八方、香飘世界。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