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拉萨

纪念拉萨中学建校六十周年:守正革新谋发展 桃梅樱李馥郁香

2016年09月21日 09:4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程利娜
分享到: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从1956年到2016年,拉萨中学走过了辉煌壮丽的60个春秋,取得了教育发展的辉煌成绩。拉萨中学60年的办学业绩是我们的党和 政府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的丰硕成果之一,是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大发展的一个缩影。60年奋发图强,革故鼎新,使拉萨中学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

续写新辉煌 独秀绽芬芳

1956年7月2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根据当时西藏的发展形势,讨论通过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关于创办拉萨中学的决议》。 这是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小学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民族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我区初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1956年9月21日,拉 萨中学正式建立,开启了探索特色化民族教育的办学道路。

1974年,根据国务院指示,内地省市开始派教师支援西藏教育工作,上海首批援藏教师到校工作。随后,上海、北京等内地各省市先后派出了10批200余人 的短期援藏教师,他们为拉萨中学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拉萨中学和西藏其他行业一样,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 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区教工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逐步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时期。1997年拉萨中学实行 初高中分离,成为西藏第一所由区教育厅直属的自治区级重点高中。2005年拉萨中学成为全区第一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拉萨中学创建至今,始终受到党和人民政府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1960年8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自治区领导亲切接见了拉中 师训班的全体师生并合影留念;1963年8月,中央代表张经武同志参加了拉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并讲话;1965年9月,中央代表团视察了拉萨中 学。近半个世纪来,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自治区等领导百余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2009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视察该校并作 重要讲话。2013年8月,全国政协常委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看望学校师生。领导的关怀,如春风化雨,鼓舞激励着一代代拉中人奋发进取。

步入新世纪,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首,在办学思 想、师资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坚持以“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管理强校”为支撑点,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奠基”为办 学理念,积极发扬“爱国、团结、创新、奉献”的拉中精神,遵循“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志向远大,品德高尚,勇于创造,全面 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科学高效、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 内一流名校。崇高的信念和理想,引领拉萨中学不断攀登教育现代化高峰!

60年蕴含书香翰墨,60载春秋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的拉中人用他们的心血与汗水、执著与躬耕,摘取了一项又一项殊荣,使之成为学子回眸一生、教师坚守终 身、社会普遍尊崇的教育圣地。拉萨中学辉煌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普遍赞誉,先后被教育部、文化部、中央精神文明办、团中央及自治区评为“全国精神 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足球传统项 目优秀学校”“全国民族地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全国百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2014年,第三十个教师节之际,再次被评为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是西藏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防生源基地,也是全区唯一一所获 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和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的学校。

环境沁心扉 沃土育良才

拉萨中学坐落拉萨市中心,毗邻布达拉宫,人杰地灵。学校占地面积278亩,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公寓区、运动区、教工生活区等布局清晰合理,充分展示了拉萨中学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教学设施完善。校园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图书科技楼、办公楼、体育馆等现代化大型建筑,设有各学科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天文观测台等,配套设施先进完 善。图书馆按照配置标准设有教工电子阅览室、学生电子阅览室,配备专门图书管理员,纸质图书10万余册,电子藏书24万册,杂志220多种,报刊50多 种,工具书500多种。学校建成有校园网站、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专有教室。各学科实验室、实验设备按标准配置。学校心理咨询室有固定办公场所,配有1 名专职和4名兼职辅导教师,并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分类辅导,无数学子的梦想在这里重新放飞!

——生活设施齐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设施齐全,舒适方便。小花园广场、绿荫走廊、校训墙、校友纪念园、教师之家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娱乐休闲环境。现 在校园内建有9幢教工宿舍楼及1幢教工活动室,7幢学生公寓楼。每幢教工宿舍楼的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光纤信号、网络宽带全部入户;学生公寓楼有床位 1388个,宿舍每层设有厕所、洗漱间,宿舍内装有壁柜,住宿宽敞、舒适方便。学校建有学生食堂1幢,可供2800名师生同时就餐。学校医务室配备1名专 业医务人员,常用医疗设施和常需药品齐全。植物园中植物种类繁多,保留百年以上古树26棵,绿化率占总面积的60%以上。绿树成荫,环境幽雅,为师生的学 习、生活、工作提供了良好环境。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

——运动设施完备。学校还建有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8个塑胶篮球场、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化田径场、15615平方米的人工草坪足球场以及 8751.77平方米的足球、网球、排球综合运动场等等。学校制定了《拉萨中学体育工作条例》,体育设施、场馆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能满足全校师生运动需 求。

——文化氛围浓厚。为提升环境的育人作用,学校还制订了《拉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设施基础建设,提升文化品味,努力构建具有 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内开辟有文化墙、德育基地、校史展览室等校本教育场地。重视走廊文化,展示学生优秀艺术作品。校园已逐步营造出特色鲜明、健 康向上的浓郁的文化氛围。2013年学校被国家环保部授予“环境教育示范基地”。

——后勤服务周到。学校紧扣育人宗旨,抓好后勤保障服务,为师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后勤部门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不遗余力地抓好校 园安全和师生服务工作。认真听取师生意见,不断改进保障服务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把每一次服务都做精、做细、做好。温馨的后勤服务,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的进一步形成。每一次有形的保障服务工作都化成了无形的育人活动,赢得了师生的肯定和赞誉,收获了浓浓的师生情谊。

和美显大雅 立德塑人魂

回顾历史,拉萨中学能够从无到有,在艰辛创业中成长、发展、辉煌,源于60年来凝练出的“爱国、团结、创新、奉献”的拉中精神。

60年来,拉萨中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建校伊始,学校建立了党支部,直接受中共西藏工委领 导。2013年,成立校党委,隶属于教育厅机关党委,下设文科、理科、后勤、学生、退休、网络6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5人。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团委、工 会、妇委会、教代会、学生会、业余党校、团校等组织完善,机构健全。团委、学生会延伸到年级、班级。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科、政教科、教科室、现代教育技 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学生生活管理办公室7个管理职能科室。分工合理,职能明确。在党的领导下,拉萨中学每届领导团体,都忠于祖国,忠于党的民族教育事 业,德才兼备,乐于奉献,为学校每一步发展决策导航。

60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等制度,结合日常教学和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妇委会、共青团、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积极 完善教代会、校务会、校长办公会三级决策机制,严格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进行决策,把民主集中制贯穿到了党内生活和学校 运作的各个环节。2012年,学校通过教代会、校务会、校长办公等讨论,制定了《西藏拉萨中学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2012年至2020年)》,明确了发 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学校按照“制度完善、依法治校,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落实责任、务实精细,发扬民主、集体决策,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激发潜力、注重效 能”六个标准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党政领导“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妥善处理好了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学校注重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实行 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学校工会、教代会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按章程开展各项活动。学校坚持党务、校务公开制度,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确立了“爱国、文明、健康、进取”的德育目标,推行“德育导师制”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 全”育人模式,形成了“学校、社会、家长”以及“党总支、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的网络化德育体系。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依托学生党校和团 校,突出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反分裂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2009年成立学生党支部,以学生业余党校和团校为依托,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 员,在学生党员发展上坚持“早播种、早育苗、早培养、早成熟”的“四早”方针,在教育培训上注重“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育手段灵活多样,管理制度具体多 样”的“三个多样”,突出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反分裂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制定了《德育工程序列》,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实 现了学生思想教育“组织化”“制度化”“课程化”和“实践化”。学生业余党校已开办31期,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36名,学生预备党员52名。团校开办25 期,每年培训入团积极分子200人。

如今,拉萨中学校风学风良好。学生尊师好学,团结互助,言行文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无违法犯罪现象。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视生爱如子 责任重如山

学校努力践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奠基”为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志向远大,品德高尚,勇于创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爱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拉萨中学成了莘莘学子在追求知识上的灵魂归宿。

——关爱学生健康成才。学校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稳定发展、教育和谐进步”这一主线,高度重视安全维稳工作。制订了《拉萨中学安全工作方案》 《拉萨中学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方案》《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定》《拉萨中学门卫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思想政治、消防交通、饮食卫生、网络信息等安全 教育贯穿于学校全年工作,对教室、食堂、宿舍、食品、卫生、安全、防疫等进行时时监管和全程检查。狠抓安全生产和校园稳定,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财 产安全,保障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成立了运动队、舞蹈队、合唱队、美术摄影、科技创新等28个学生社团,经常性 组织各类竞赛。学校按规定开齐音体美课程,重视劳动卫生教育,建立课程档案,给予学分认定。注重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学生团组织、学生 会、班委会,成立护校队、学生食品监督小组,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与选拔,班干部、团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团组织、学生会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 活动。学校按照《拉萨中学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认真开展多元评价。2011年,宋璐璐荣获全国时事征文二等奖;2012年有8人获得 全区运动会道德风尚奖,胡蓝月同学荣获鲁迅青少年文学奖;2013年有3人获得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

——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为免除贫困学生学习生活后顾之忧,建校后相当长时间内,学校对学生实行“两免”政策。1997年初高中分离以后,学校面向全区招 生。针对在校贫困生的实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济困措施,把党的温暖和全国人民的关怀送到了贫困生的心上。学校还通过各种渠道,先后争取到了“金龙鱼” 西部助学金、泰国诗灵通公主基金、西藏建设银行中国银建投资公司奖(助)学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助学、自治区藏药厂助学金等10余项资助项目。同时,学校实 行减免政策,免除贫困生的学杂费和住宿费,减免额度占全校计划内学生总数25%以上。2011年9月起,学校切实贯彻落实藏财教字[2011]69号、 71号文件精神,开始实行农牧民子女“三包”政策及高中免费教育的优惠政策。这些措施都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生就学、生活、看病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了每一 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多年来,一批批拉中毕业生从这里走向高等学府,走向建设岗位。他们爱国爱党,勤奋好学,综合素质突出,已成长为西藏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润物细无声 随器化成形

新时期的拉萨中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教研教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几代拉中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绩。

——队伍结构优良。目前,学校有48个教学班,2600名学生,在编教职工242人,专职教师224人,汉族占52.9%,少数民族占47.1%,高级教 师63人,中级教师96人。其中自治区教学能手10人,自治区骨干教师22人,“全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区十佳班主任”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 章、“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等13人。优良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

——常规管理精细。学校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开齐课程,构建了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备课要 求》《教师听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教学值班制度,经常性开展教学检查和效果评价,力使教学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监管。按照新课改要求,学校教师在日 常教学中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和实验操作技术。学校按照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各项条例,认真开展健康教育、体质达标和体质监测工作,坚持每天1小时阳光体 育活动。严格学籍管理,招生、转退学、休复学等手续完备,学生档案资料齐全。

——教研活动规范。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学科教研制度,积极研发校本课程、教材和网络资源。每年有50%以上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开设了35门校本课程。学校 每年编辑1期学生征文集和教师论文集。近两年,有3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校教研组健全,教研活动规范,立足学校、课堂、教学,有针 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学校还积极与区内外兄弟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经验学习和交流。

——交流成果明显。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完善了教师考核和聘用机制,确定了“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的教师培养目标,大力实施“名师工 程”,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跨地区、跨省份、跨国家的交流培训,并不断强化教师业务比赛,提高教学 水平。2006年以来,学校已开展7届优质课竞赛活动,派出教师240人次赴国内名校和国外考察学习,先后接待国外和港台地区40多个访问考察团,邀请数 十名有管理经验的名师到校传经送宝。学校为广大教师创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激励机制,全校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学生特长突出。学校按照《西藏自治区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设置课程,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拉萨中 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试行)》《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0年至今,拉中学生连续6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0余人获得全国三等以上奖项。

——教学质量显著。近年来,学校高考升学率稳定在较高水平,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8%以上,本科比例保持在80%以上。2013年,首届新课改毕业生经受住 了高考考验,8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14年,高考再传捷报,一般本科、重点本科创历史新高!2015年,升学率99.6%,本科率85%, 重本率55%,培养藏汉文科状元2名。2016年高考本科率93.2%,理科升学率100%,文科升学率99%,4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10 年来,有近60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有15人次取得全区高考第一名。

忆往昔,看今朝,琼园之树结硕果;雄关道,从头越,拉萨中学明天会更好。如今,拉萨中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办学模式特色化、教育质量精品化、校 园环境生态化”的发展目标,将在探索民族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抒写光彩华章,不断为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